許娟
觀察對象:日照市外國語學校 劉坤沖
觀課人:五蓮縣實驗學校 許 娟等
觀課內容:人教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8 Section B (Reading)
觀課維度:學生閱讀過程參與的有效性
觀課時間:2016年3月30日
觀課地點:日照市嵐山實驗中學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非常有幸代表五蓮觀課團做觀課報告。
針對劉坤沖老師的課,我們從22個視角,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情況進行了觀察。下面我們將針對讀前、讀中和讀后這三個環節,根據30份觀察記錄的抽樣分析向各位做如下匯報:
一、閱讀前
共有4個觀察點,總分20分。該環節的平均得分是17.77分。具體數據如下:
分析具體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1.學生帶著一定的知識和信息進入該話題,背景圖式被有效激活。對文本閱讀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和期待。
2.學生對于教師準備的資源和話題的介入方式反應比較積極。
當然,通過第1和第3個觀察點,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生對于話題的背景知識信息以及語言的準備略顯不足。
在這一環節中,我們觀察團存在這樣的困惑:
(1)在熱身環節,我們看到學生興趣高漲,但是學生的這種興趣指向是music本身還是文本閱讀?
(2)怎樣有效地維持學生的熱情,或者有效地把學生對某一事物的興趣轉化為對文本閱讀的期待?
(3)導讀問題的設計或者過渡語言的設計上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
二、閱讀中
從具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能夠在問題的驅動下,完成一系列分析、判斷、概括等閱讀任務。學生擁有比較充分的閱讀時間和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從最終的達成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夠根據思維導圖把握主旨大意和脈絡結構。
同時,第10和第14個觀察點的數據還表明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通過現場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該節課上的表現存在差異。具體表現為A、B類表現活躍,參與積極,能夠始終跟隨教師的講課思路。部分學生相對沉默。在本節課中,學生沒有提出任何批判性問題,高階思維沒有被啟迪。
我們的建議是:加強對中下層學生的關注和課堂的管理;多給學生創設跳出文本、審視文本、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機會。
三、閱讀后
下面進入第三個環節——Post-reading.
觀察點5個,總分25分,平均得分23.9分。具體數據如下:
數據表明,學生由讀到寫的技能轉化比較成功。現場展示的兩位學生的作文質量較高。分析原因,一是有了之前的閱讀輸入,二是進入寫作環節前的準備工作比較充分,比如,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系列小組討論活動,這其實是一個信息收集、思路梳理的過程。這些都為后面的寫作做好了鋪墊。
當然,第18和第22個觀察點的數據告訴我們,若時間充裕,可給學生提供賞讀文本的機會。引導學生對該節課的課堂表現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綜上所述,結合最終的數據,我們對這節課的整體印象是:很好。我們對該節課中學生參與情況的整體評價是:大多數學生在該節課中能夠帶著興趣和期待進入文本閱讀,在過程中能夠保持有效注意,傾聽認真。在教師的導引下進行自主閱讀思考或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完成一系列閱讀任務,并在過程中獲得文化和價值認同以及精神提升。至于有待商榷的環節,上面已經提到,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就是我們觀課團的觀課報告。感謝聆聽,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參考文獻:
周文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學生自方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