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燕 陳漢召 王華
老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也是一個要付出愛的職業。烏審斯基說:“如果教師想從人格方面教育人,那么他應該從各個方面首先了解人。”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藝術性工作,是一種塑造人心靈的活動。一方面要有愛心,另一方面要有技巧。特別是邊遠農村的班主任,面對98%的留守學生,更應付出自己的全部愛。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責任感。作為班主任,應該有更廣泛的愛、無私的愛、真誠的愛。要把自己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所以,當三十多年班主任,我面對的幾乎全都是留守學生,我每接手一個班,不僅付出全部的愛,更在技巧上花心思,走調查、反思、改變、創新、總結、讀書、學習、提升相結合的科研教育之路。
一、了解學生,平等尊重學生
了解學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學生的前提條件,每接手一個班,我通過家訪、談心、觀察、組織活動等方法去了解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狀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生活習性,建立學生個人檔案,特別是留守孩子。注重尊重他們個人的一切,傾注我的愛。如我班肖××,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母親另嫁。所以他做事隨心所欲,上網成癮無節制揮霍,無時間觀念,自卑感強,經常不上學。有一周,我連續三天上完課就去他家,面對貧窮凌亂的家,面對躺在床上的孩子,我內心五味雜陳,只想把所有的愛給這個孩子。了解情況知道孩子有點感冒,我立即帶他去村衛生室,陪著孩子打針,回去后,幫他熱敷,收拾完凌亂的家,做完一切才返回學校。第二天一早沒看見肖××,安排好工作以后,我又一次踏上了去他家的路。我一直陪著孩子打針喂藥,第三天才帶他一起來校。帶著肖××回校的路上,我心情沉重。我想:作為教師,不僅只建檔案只通過通訊了解學生,通過家訪,身臨其境,可能對孩子了解更全面,讓孩子震撼更大。所以后來,我一直關注著肖××,經常在生活上幫助他、在學習上指導他,經常去他家跟他一起做事、一起學習,激勵孩子。孩子開朗了,再也不逃課了,三年后以優異的成績被區一中錄取。的確每位孩子都是我們心中的那顆心,只是我們要知道成人與成才孰重孰輕,盡管一直以來在提倡素質教育,但目前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很少關注,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更是關注甚少。特別是偏遠農村留守學生、特殊生、單親家庭、貧困生等特殊群體。
二、尊重,信心——鼓起學生自尊、自信的風帆
尊嚴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都具有自信心,這是人類所欲求中最強烈的一種欲求。然而自尊心又是相當脆弱的,它經不起打擊,仿佛是荷葉上的露珠,一不小心便會失落。因此,不要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教師因種種原因有偏激行為和過失時要敢于面對事實,與學生坦誠相見,讓學生從內心理解、認同。使他們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為上表現“我能行”,在情感上體驗“我能行”。教師始終要堅信孩子都是老師心中的那顆心,這樣讓每位學生特別是農村的留守學生奠定了基礎,基于農村留守學生缺失的學校教育的溫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他們缺失的情感關注導致他們心理的失衡,我加入了區心理工作室,參加每周一次的心理輔導學習。除了對學生傾注愛,還關注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關注多陪伴他們,了解他們的身心需求,用情感溫暖人心,讓他們身心愉悅、輕裝學習。
三、理解,寬容——喚醒學生心中的良知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不成熟性使其常常會犯錯誤,特別是農村的留守生,任性、無行為節制。對于孩子們的錯誤,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予以容忍和原諒,用愛,用換位意識去理解,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他們,平等對待他們,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的文明。”只有教師換位思考,包容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多陪伴學生,才能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懂得理解、寬容的可貴,從而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愛心、激勵——點燃學生心中的明燈
現代教育是愛心教育,是情感教育。根據人性的弱點,喜歡聽贊美的話不愿聽指責的話。就留守學生多、學生上學路途遙遠這一特點,我經常寫信表達對他們的關愛及安全的擔心。讓學生在關愛中感悟“奉獻”,在關愛中體驗“幸福”,我不僅注重平時關愛學生,還教會他們傳遞愛。于是,我讓他們給在外打工的父母寫信,表達對父母的關心、理解和擔心。我看了每位學生給父母的信,及時表揚贊美他們對父母的體諒和理解,贊美他們真摯的情感,對于情文并茂的文章作為范文貼在教室的百花園中。學生也讓我看了家長的回信,家長們都欣喜、感動。這一封封信件傳遞的不正是愛嗎?作為教師,既要對學生當前的生活、學習、實踐、思想、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給予人生指導,又要關心學生未來的發展,使他們離開學校后的生活能夠持續不斷的進步,實現其終身發展的目標。所以,道德情感教育是基礎,是影響學生終身的教育,它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實現的,是激勵學生提高道德倫理的體驗,作為農村留守孩子多的學校教師,我們要學會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來作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燃起學生激情的火種。因為情感語言是陶冶學生情操的催化劑,是幫助學生鑒別真偽的過濾器。因此,教師用想法、做法把自己的一片赤心融入語言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體諒教師的內心,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肢體行為,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在教師心中的地位。所以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也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我都很注意我的言行,讓學生體會到我對他們的尊重、理解、寬容和期待。
參考文獻:
莫文斌.班主任工作方法淺談[J].湖南教育,2002(15).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