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夫
【摘要】錄音需要將技藝與藝術完美結合。錄音師須具有二次藝術創作的能力,從而制作出適合的完美的錄音作品。本文將從設備與手段兩個方面討論如何運用錄音技術完善音樂作品的效果。
【關鍵詞】錄音;音頻;技術;音效;完善
隨著當今音樂市場的產業化進程,“錄音制品”的生產已成為音樂作品傳播的主要載體與核心動力。一方面,錄音介質與播放設備的開發與研制具有明確的商業目的,是音樂成為商品的直接實施者,它不僅顛覆了音樂傳統的活頁傳播方式(樂譜),也改變了人們接受音樂的模式,成為一種日常消費。另一方面,錄音具有一個特殊的雙重工作過程,包含記憶要求和藝術品位,從而對錄音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嚴肅的要求。隨著科技發展,電聲設備的提高,錄音技術的革新勢在必行。錄音師需要在科學、先進的錄音理論體系之下,加強實踐技術、運用實踐經驗,提升錄音效果。同時在結合了技術、設備的提高之上,結合自身對作品把握及藝術鑒賞,制作出完美的錄音音響作品。在整個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設備、個人能力等方面,筆者淺析如下。
一、對麥克風的選擇
現在市場上有五花八門的麥克風,參差不齊, 根據價位從低到高給大家介紹幾款不錯的麥克風。近幾年USB麥克風開始流行于音樂愛好者市場,因為一是價格吸引人,而且很方便攜帶于使用。這款Audio-Technica公司旗下的ATR2500-USB電容麥克風,市場價差不多70美金,沒有太多預算的朋友們大多會首選這款來入門及熟悉錄音過程(1644650280035)。
接下來推薦的是Shure公司的SM7B,市場價350美金左右,在行業內性價比非常高的一款動態麥克風,聲音質量很好(2086610405130 )。
最后推薦的是美國近幾年幾乎坐落大小錄音棚的一款Manley Red Reference電容麥克風。價格相對貴,但性價比高。市場價2700美金左右,但聲音聽著像是5千美金的麥克風,很干凈,明亮,深受嘻哈藝人的寵愛。有預算的朋友們可以考慮(1741170347345)。
二、運用錄音設備、調音技術完善音效
調音是音樂后期處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利用現有錄音設備的基礎上,運用適合的調音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成品音效。對于錄音棚單曲錄制和演唱會現場節目錄制要求截然不同。所使用的基本調音設備是調音臺,它具有多個獨立的輸入通道,可同時輸入多個路線的信號并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調節和混合。特質在于這些通道都是具有獨立的特性,可被單獨放大、定位、均衡、衰減、均衡等處理。所以運用合適的錄音設備,加強調音技術可以極大地完善錄音效果。
在錄制樂隊現場演出等場合,所需要考慮的前提是音量的平衡和調整。其基礎要求是,既保證音響效果的平衡及協調之外,同時要突出重點。需要做到整體效果平衡完整,層次分明,同時突出重點,不混雜混沌。若舞臺上有歌手等獨奏樂器、人聲存在,則需要根據獨奏樂器、演奏者、歌手在舞臺上的具體位置和其所移動的方向方位來調節音像定位按鈕。當情況復雜至多位演奏者、歌手同臺演奏時,則需要分別調整,同時注意混響效果。在平衡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混響效果,可以起到美化改善音質的作用。混響的效果可以改善音質,掩蓋缺陷,對專業歌手和一般歌手都有其有益之處。此外,錄音師通過操縱高通/低通地波器(HRF/LPF)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用來去除所存在的低頻噪聲或高頻嘶啞。通過設備和錄音技術,可以提高和美化音樂效果,對待不同的情況則采取不同的調音手段。
三、在需要做出特殊音效的場合,運用延時混響器技術來完成
在需要制作一些特殊音效時,例如回聲、顫聲等自然、非自然的音響效果,可以運用延時混響器。這在制作流行音樂中常常使用。所以,延時混響器是個必備設備。在基礎的前期錄音中,所存入的聲音是不帶混響的基礎聲,音效干、燥。但在錄制弦樂人聲的情況下,通過在監聽通路中加入適量的混響,可使得音色潤滑優美,更適合人的聽力習慣。
而在后期的制作中,有時需要同時使用人聲、弦樂、管樂、打擊樂等效果,混入不同的音色,則需要同時調整混響器來適應不同效果,從而達到混響音色的效果。例如在加入打擊樂器時,加混響一般是炫耀數字混響器的板式混響音色,因為其音色混響密度大,在加入后并不會出現顫動的不自然聲效。但在處理人聲、管弦樂等情況下,大多采用廳堂房間的混響音色。這些主觀判斷都對錄音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錄音師需要結合作品本身及其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做出準確的判斷,也對所采取不能給的人工混響器提出要求。在這種前提之下,錄音師要根植于作品本身以及其音響要求,以現場觀眾的聽覺判斷感受為準,選擇適合的程序和參數,最后到預期的音樂音響效果。
四、用音頻激勵器的使用技術來改變和調整音色
激勵器刪除在作品本身的音質音色上進行潤色和處理,使其具有特殊的效果,譬如增加力量感,增強音量,改變音色。其原理在于加入適量的二次諧波與原聲頻率中,以達到改善音色的效果。所以選擇適當的平路經過驅動電平,以及適當的調整混合電平可達到預期的音響效果。
這場用于已經錄制完成,但在音響效果上存在缺憾的節目實體中進行修補。在處理早期音像作品時,由于其歷史、設備等原因,需要在原有作品上進行改善和修補。因為早期音像作品頻響窄,雜音大,可利用均衡器與激勵器結合,來提升音響效果。在錄音音響偏大、混響音效不清楚的時候,將此節目的信號分別輸入激勵器的兩個聲道,在2500Hz以上頻率選取適當的頻點,可使后期效果更清晰,混響更小。在需要爆發力和沖擊力的時候,利用激勵器的槍炮效果,可以在不增加電平的基礎上實現。而在需要改變正常聲音音色的情況下,則需要把頻率調諧選在極高的位置上,在中心頻率基礎上,調節驅動電平直至最佳狀態,最后調大混音比例,微調其他效果,則可達到所需目的。
五、使用均衡器來完善錄音效果
錄音師需要大量的儲存器樂、人聲、語言等自然音響,從而獲得鑒別力,從而具有區分好、壞聲音,正常、非正常聲音,有欠缺、需修補的聲音的能力,這樣才能正確使用均衡器。
首先,均衡通路節目的頻率美化音質。在處理復合音色時,譬如人聲、器樂聲等,其聲源頻譜特性和頻率響應曲線有規律可循。在了解符合音色的特性和曲線基礎上,才能調整補償出真實自然的聲音。如若對聲源特性不熟悉,錯誤使用均衡器,后期也無法彌補。其次,均衡器可以模擬特殊效果,如電話聲。電話聲頻段較窄,在-6350502920300~3000Hz,因此利用均衡器限制人聲,在控制住人聲于此頻道的基礎上,在頻段外的聲音以每倍頻程表減10~18dB,提升800-1500Hz這一頻段,即可得到模擬的電話聲。最后,均衡器可以用作后期修補,如上文提到的那些已錄制完成,但是有音響效果缺陷的節目。對已經錄制完成的錄音,在審聽時發現音質有缺陷,但又不可能補錄或縮混時,就可以利用此手段來修補,重新處理。當混響偏多,聲音渾濁,缺乏層次感時,可提升 5000Hz以上頻率,同時在中頻或低頻選取適當頻點稍微衰減,增強清晰度。
綜上所述, 錄音技術的完善不僅能給音響藝術的提高帶來新的可能性,而且也是是音樂在藝術性與商業屬性中得以平衡的主要途徑。錄音技術復雜精細,還有其他完善的方法不可枚舉,因此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只有通過錄音師更好的精研技術操作,使得作曲家的藝術構思,監制人的布局籌謀,藝術家的表演轉化為錄音工藝流程,最終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The Recording Engineer's Handbook by Bobby Owsinski
[2]Mixing Secrets for the Small Studio by Mike Senior
[3]Modern Recording Techniques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Presents) 8th Edition by Robert E. Runstein and David Miles Huber
[4]葛音. 如何運用技術手段完善錄音效果[J]. 北方音樂,2014,08:192-193.
[5]楊健. 錄音技術對20世紀西方音樂表演風格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0,04:48-54.
[6]段小舟,宋敏. 從音樂錄音的發展看錄音技術與藝術之關系[J]. 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11,02:47-49+76.
[7]馬希平. 對錄音藝術與技術的重新認識[J].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6,02:70-73.
[8]車雪紅. 芻議如何運用錄音技術完善錄音效果[J]. 中國新通信,2015,07:36-37.
[9]王竹便. 錄音技術及技巧淺議[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