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英
【摘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積極認識到歌唱活動的雙重性。一方面,歌唱活動需要歌唱生理技巧為基礎;另外,在歌唱過程中,還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因此,作為聲樂教學老師來說,應該認識到歌唱活動需要生理與心理的相互結合,重視心理因素對學生聲樂訓練的重要性。因此,本課題主要針對當前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歌唱生理與歌唱心理的關系,并且針對這兩者的關系,對聲樂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以此希望能夠對聲樂教學提供積極的幫助,促進學生聲樂學習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聲樂教學;生理;心理
作為一門藝術形式,聲樂藝術以及聲樂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聲樂藝術來說,主要是歌唱者通過生理物質器官的活動,以及自身的情感的融入與發揮,以此能夠將作品完美地演繹出來。而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老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心理素養的培養不夠,這樣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緒感情,而且會對學生的聲樂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筆者主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方法論的研究,針對聲樂教學中生理與心理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此能夠為聲樂教學提供合理的意見,從而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聲樂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一、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歌唱活動,主要是歌唱者生理與心理的相互配合,以此才能更好地對情感進行合理表現。因為歌唱過程中,主要借助歌唱者的身體為基礎,需要發聲部位的積極配合,才能使歌唱更加完整。在歌唱過程中,歌唱者的呼吸、吐字咬字、發聲以及共鳴等,這些生理活動共同結合才能促進將歌唱活動積極表現出來。而作為歌唱老師來說,應該注重對學生積極性的激發與調動,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表現自己的才能,這樣也是對學生歌唱心理機制的啟發,以此能夠使歌唱過程中的生理與心理得到和諧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老師,僅僅注重訓練學生的歌唱器官,而且將歌唱器官的訓練作為聲樂教學的所有內容,而這恰巧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思想與情感交流的重視不夠。另外,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不能合理了解與把握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比如,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訓練學生的歌唱氣息,而且在發聲過程中,對學生歌唱氣息的要求比較高;另外,還有的老師注重開發學生的音域,以及華麗的音色等。但是這都沒有考慮到學生歌唱過程中自身心理素養的形成。此外,一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對學生的正確指導不夠,這樣會造成不利影響。最后,一些學生聲樂學習起步較晚,不能全面了解聲樂的基本知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著一種認識上的誤區。所以,作為聲樂老師來說,應該加強對學生聲樂教學生理與心理上的調控。
二、歌唱生理與歌唱心理
(一)歌唱生理
所謂歌唱生理,也就是歌唱器官。而在聲樂教學中,歌唱器官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聲樂運用的樂器則是人們身體器官,而且主要借助呼吸、共鳴、發聲以及語言器官等,這些器官的伸縮性比較大,而且對于沒被受過訓練的人來說,不能發出各種優美的聲音。因此,歌唱生理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二)歌唱心理
對于聲樂學習來說,不僅僅借助聲樂技巧性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加強自身歌唱心理能力的提升。作為聲樂教師中的歌唱心理來說,主要是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歌唱者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等。而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心理變化對聲樂教學具有重要影響。作為活動的產生,都是需要在心理調節過程中進行。所以,心理活動會對人的實踐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
作為歌唱活動來說,借助心理、生理等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完成。而作為心理活動的器官,大腦傳輸信息的過程也會對歌唱過程產生一定的作用。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老師應該注重自身對學生心理活動的關注,從而能夠積極促進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與發展。
三、生理與心理間的關系在聲樂教學中的表現
對于聲樂教學來說,作為聲樂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生理的歌唱,還要注重歌唱時學生心理情緒的表達,也就是要將生理與心理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作為聲樂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具有準確性、生動性,便于學生進行理解,還要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將學生在課堂中的情緒積極調動起來,這樣有助于學生聲樂的學習。在聲樂學習中,良好的歌唱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歌唱過程中的情緒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緒能夠幫助學生在歌唱中情感的滲透。但是,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不能科學結合學生生理與心理的結合。通常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生理方面的歌唱比較注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夠觀察到一些學生的歌唱心理素質較差,歌唱過程中的勇氣不夠,這就使得一些歌唱基本功比較強的學生最后被不良的心理素質給毀壞。因此,在歌唱教學過程中,作為聲樂教師來說,應該加強對學生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而且將歌唱生理與心理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此能夠為學生的歌唱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聲樂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首先,在聲樂教學中,作為老師應該加強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在上課前,老師應該將學生引入歡快的教學環境中,有助于學生歌唱情緒的調動,以此能夠使師生的情緒都得到一定的發展,才能在歌唱訓練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與情緒代入進去。因此,作為聲樂教師來說,自身的教學方式是最重要的,針對學生的能力與特征,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還要注重教學語言的運用,才能使學生樹立歌唱的信心,以此能夠幫助學生的聲樂學習與發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積極培養學生的歌唱心理素養與能力,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具備頑強的毅力。對于學生的聲樂訓練來說,頑強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毅力較強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受到一些挫折會一蹶不振,這種心理素質不利于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因此,老師應該培養學生自身的毅力與斗志,培養學生形成樂觀的情緒,具有良好的態度,以此能夠使歌唱過程中的困難得到合理解決,以此能夠有效促進歌唱的學習與發展。最后,在歌唱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外在的因素,這也會對歌唱活動造成不利影響。作為歌唱教學老師來說,應該積極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合理調控,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一定提升。特別是在考試以及比賽過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會對自己的歌唱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生理素質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平時得到心理素質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振奮的精神,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才能在未來的歌唱活動中做到不怯場,而且能夠積極融入自己的情緒與感情,從而對聲樂作品進行完美地演繹。
五、結語
總之,在聲樂教學中,聲樂教師應認識到歌唱生理與心理的協調作用,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只有在培養學生聲樂學習基礎與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養,才能使學生對作品的演繹更加完整。因此,作為聲樂教師來說,應該學會聲樂歌唱心理培養的科學舉措,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并且引導學生合理融入自身的情感在作品中,使作品的演繹具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才能使學生在聲樂訓練中取得進步,以此能夠幫助學生未來的聲樂學習與發展,也能提升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秦偉.心理因素對聲樂教學中影響與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5,(23).
[2]孫瑞雪.論歌唱中生理器官的協調運用[J].青春歲月,2014,(07).
[3]楊莉莉.淺議心理因素對聲樂演唱和教學的影響[J].成功(教育),2010,(01).
[4]付莉.聲樂教學中的學生歌唱心理探討[J].藝術科技,2015,(05).
[5]苗剛.試談學生歌唱心理的階段性表現與解決之道[J].音樂大觀,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