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嬋
【摘要】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現今時代成為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量大是這個時代的顯著特點。自中國逐步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教育管理伴隨著每一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日常,因此,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現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分析了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現狀,進一步結合互聯網文化的優勢分析,旨在促進中國的高等教育管理發展,助力于中國的高等教育管理,助力于中國高等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高等學校;教育管理
在中國,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是中國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教育管理水平,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利用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文化,實現互聯網文化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結合,進而促進高等教育管理的進一步改善,成為現今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重點。
一、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現狀
由于中國舊有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過程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盡管新型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正在逐步改善體制帶來的弊端,但是仍不能極其有效地改變高等教育管理過程中的漏洞,不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在改革過程中仍然面臨著這樣的困境:首先,學生缺乏對教師的理解。在中國的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教師的行為,不少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的管理和引導只是出于教師對自身利益的在乎。學生不能從心里理解老師,不能接受教師的管理,就會使管理環節顯得尤為松散,這是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發展的一大障礙。其次,教師不擅長與學生進行感情溝通。在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中,教師一直扮演著“嚴父”的角色,不少教師認為教師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教他們做人,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教師缺乏與學生進行感情溝通的意識,缺乏與學生實現有效感情溝通的方式等,都是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二、互聯網文化滲透,促進高等教育管理發展
互聯網文化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形式傳達出來的一種具有時代代表性的文化。中國相關部門在互聯網環境管理懲治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仍然令人堪憂?;ヂ摼W信息傳播量大,當青年學生碰到一個較為偏激的問題時,利用網絡手段上網查詢,便會隨著出現一系列的相關新聞報道,這些新聞無關乎好壞,卻能夠逐漸帶偏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對中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礙。介于互聯網文化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合理利用互聯網文化滲透的優勢,正確引領學生對互聯網的認識和使用,能夠促進中國高等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助力于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發展。
1.教師要正確應用互聯網
“互聯網”猶如一把雙刃劍,影響著每一位平常人的生活,“互聯網文化”也通過一層層滲透的方式,逐漸成為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一種文化,逐漸蠶食著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因此,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和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成為眾多學者在考慮和關心的問題。在新時代的互聯網文化背景下,教師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多地開始成為學生的表率,即所謂的“為人師表”。在很多學生眼里,教師就是他們的偶像,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教師要正確應用互聯網。
2.教師要借助互聯網文化,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
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一般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教師真正放下自己教師的“身段”,面對面與學生進行溝通,但以往的教學經驗表明,這種方式并不能夠讓學生敞開心扉,和教師暢所欲言,教師便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不能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因此,第二種方式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文化,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和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感情溝通。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放下心中的芥蒂,與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交談時,學生會減少很多顧慮,從而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知道學生們需要什么,從而采取更好的教育管理模式,促進自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3.教師要正確引領學生使用互聯網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是對一般師徒關系的評價,但在互聯網文化背景下,這句話不再適用,因為互聯網文化具有兩面性,盡管學生們學會了使用互聯網,習慣了在互聯網文化下的生活方式,他們仍然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不僅能夠根據學生的互聯網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更能夠監督引導學生們正確使用互聯網,盡可能地避免學生在網絡環境中接觸到不良信息。
三、總結
在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管理過程中,互聯網文化帶來的副作用越小,中國的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越為成熟,中國的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會指日可待。因此,實現互聯網文化和高等教育管理的有效結合是中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經過的步驟,也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正確理解互聯網文化,中國的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才能突破自我,實現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陸俊杰.無差異的差異化:“互聯網+”時代的高等教育變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6(1)
[2]喬玉婷,鮑慶龍,曾立.“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及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5(4)
[3]張青,胡志華.移動互聯網與高等教育變革[J].理論月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