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的不同,中外美術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特點是不同的,當今中國美術教育要想更好地發展,對中外美術教育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中外美術教育;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現狀
1 西方美術教育發展史及現狀
古代西方美術教育史最早可追溯到被后人稱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的古希臘時代。雅典教育,這是古希臘對人進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古羅馬時期的哲學家蓋倫認為可以將美術教育看作自由學科,其對繪畫與雕塑的認識是這樣的:一方面它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們又具有體力活動的性質。
西方中世紀的美術教育是一種純技藝性的工匠教育。當時的美術工作者被稱為畫家,獨立的繪畫公會直到1339年才在佛羅倫薩成立。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教育主要是臨摹名家作品和畫模特,美術教育方法有所改善,更在乎多方面的知識和修養的培養。藝術家在這個時期才獲得中產階級的地位并躋身于知識分子階層。著名藝術家阿爾伯蒂就主張盡力提高繪畫藝術家的地位。學院式教育如美術學院相繼誕生。達·芬奇學院于1498年誕生,是最早的藝術學院;佛羅倫薩繪畫學院于1562年由著名美術史家瓦薩里倡議創辦;波倫亞美術學院是1585年由卡拉奇兄弟創立;圣盧卡學院,1593年在羅馬成立;巴黎皇家繪畫雕塑學院創立于1648年,其教學內容和方法趨于系統性,是現代美術學院的雛形。這些學院美術教育發生重大轉型的產物,其作用和意義重大。
近現代的美術教育在不同國家都呈現出更重要的位置。18世紀初,美術課被正式列入學校學習的課程表中。19世紀,圖畫課程被英國、德國、法國、美國以及俄國等普遍設置到普通學校里,普遍在普通學校設置了。1872年8月日本規定圖畫為小學14門必修課程之一。1870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要求向居民社區中的15歲以上的學生教授圖畫。1873年史密斯建立了美國第1所教師培訓學校——馬薩諸塞州師范美術學校;1874 ~ 1877年組織了第1個職業美術教師協會——馬薩諸塞州美術教師學會。[1]美國在90年代初提出了“DBAE”全面綜合性美術教育,認為美術要向多元化發展,提出美術教育內容包括美術創作、美學、美術評論和美術史。日本美術課從小學到高二的美術課均為每周2課時。法國1987開始規定美術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小學每周1課時,初中為2課時,高中為定向培養,重理科者選修美術,重文科者必修美術。美國中小學的美術課就已不單純是繪畫訓練,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編織、金屬工藝、攝影、美術史、美術批評等教學內容。[2]
2 中國美術教育發展史及現狀
中國古代美術教育主要有博雅教育和實用教育。博雅教育之一是鴻都門學,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學校,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藝專科學校,于公元1782年2月創立。博雅教育之二:宋代畫院。由朝廷設立的皇家畫院。五代時期公元891~965年的西蜀和公元937~975年的南唐開始設公立畫院,為皇室服務。宋朝沿襲了畫院制度,并加以發展,成立了翰林圖畫院。中國古代的主要教學方法:注重整體素養的提高;臨摹、觀察、記憶和寫生相結合。重“技”的美術教育:主要由社會上屬于匠的那一類人承擔,具有實用性和物質性的特征,技藝包括了畫、塑、鑄、剪、刻、雕、漆、燙、磨、貼等技法。在中國歷史上以官辦形式進行工藝教育的只有少數幾個朝代,如唐朝的少監府,聘用社會上技藝超群的師傅傳授徒弟。
近代美術教育誕生的主要原因:洋務運動后,中國科學與實業的發展,催生了以圖畫教育為特征的美術教育出現在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中。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設馬尾船政局,內設船政學堂,其教學科目包括畫法。1867年又設馬尾繪事院,培養制圖專門人才、內分兩部:主要有:1880年創辦的天津電報學堂、1890年創辦的江南水師學堂和1895年創辦的天津中西學堂。近代也是中國專業美術教育的誕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專業美術教育,劉海粟、顏文梁、徐悲鴻、林鳳眠等貢獻甚大。辛亥革命以后,我們的專業美術教育開始出現,并加速發展。1911年冬我國現代美術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規美術專門院校——上海國畫美術院成立。1918年4月5日,我國第一所公立美術學校——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成立。1922年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成立。1927年秋中央大學藝術系成立。1928年3月,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成立。[3]
1949年以后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第一,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美術課改稱圖畫課,每周1課時,50年代初期是效仿蘇聯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是寫生,包括素描、鉛筆淡彩、水彩、命題畫、圖案和欣賞。1958年課程增加了中國畫和工藝美術的內容。第二,“文革”期間是文藝大普及的時代,音樂、美術合稱革命文藝課,是服務于政治的實用主義的美術教育。第三,70年
代末到20世紀末:1978年正式將圖畫課的名稱改為美術課,小學一二年級為每周2節,三至五年級和初中三年為每周1節。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了《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初審稿)》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初審稿)》提出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1990年首次提出包括藝術、音樂和美術,主要在高中三年級開設,是在《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提出的分科性選修的課程設置,1992年,教育部頒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1999年提出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小學階段應該以綜合課程為主,高中應該以分科課程為主,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第四,2000年以后: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4]
在美術教育理論研究方面,近20年來,研究機構主要關注著學校美術教育的目的、美術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價值等課題,其中以師范院校美術教師為主體的研究者們為主。自90年代末期以來,主要研究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特點,重點研究美術學科發展趨勢問題、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關系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美術教育相關的思想研究、不同國家的美術教育比較研究也開始向更深更廣層次開展。
3 結語
美術教育作為人類文明的一份寶貴財富,其發展史值得我們學習。美術教育的發展史是實踐與理論認識的發展史,其中藝術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以及國家政策制度對美術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和熟悉美術教育史對今后美術教育發展十分重要,對深化了教育思想和美術教育改革起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潘耀昌.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史[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2] 郎紹君.論中國現代美術[M].無錫: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
[3] 潘耀昌.世紀中國美術教育[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4] 楊東平.艱難的日出——中國現代教育的20世紀[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36.
作者簡介:高倩,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