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鵬
摘 要:在信息技術不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中,教師一定要豐富個人知識體系,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教師只有正確認識課堂、正確理解課堂、正確反思課堂、正確改進課堂,教師才能實施信息技術課有效的課堂管理,打造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性;有效管理;學習興趣
在現今教育制度下,信息技術不作為高考科目,導致從學生到一般教師再到領導對信息技術課重視程度不夠,都認為信息技術課會考很簡單,等同于是“雞肋”課。但調查發現高中學生都很喜歡信息技術,不論是理論和實踐操作,學生都非常熱衷??墒?,學生在校時間的學習時間和上機操作實踐畢竟太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非常必要。
一、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課堂理念,促進課堂的有效管理
在信息技術不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中,教師一定要豐富個人知識體系,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由于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教師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面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再單一,這些變化在客觀上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以新的知識結構應對新的挑戰。而我們往往被湮沒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的瑣碎中。備課、上課、命題……于是,我們的視野越來越窄,總是停留在所學學科的內容性知識上,而不去探究本學科更為深刻、更為實質性的知識。
課堂既不是學生的舞臺,更不是教師的舞臺,而應該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教師要改變以千篇一律的教學行為、一統僵化的策略和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自己的智慧,要有學生意識,關照學生的“種種不同”,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以學定教,讓課堂煥發勃勃生機,顯現真正的生命活力。
二、加強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是一門對于學生實踐性有著很高要求的學科,傳統的理論教學并不能夠完全滿足這門課程的培養需求,也很難讓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維持一個較為持久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突出實踐性原則,讓學生能夠親自的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理論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得到非常有效的培養,并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充分的激發。例如在教學方法上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聯系,計算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非常頻繁的信息技術工具,這就可以作為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加以聯系的切入點,很多學生對于網絡當中的視頻、音頻以及各類的軟件非常感興趣,而這些內容的制作都離不開基本的信息技術原理,我在課堂上將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分解成為各個部分的信息技術理論,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在課程的學習中都有所涉及,然后先從理論的角度出發來推演視頻、音頻以及軟件等內容的形成過程,然后再以任務的方式將這些內容的手動制作安排給學生,讓給學生利用自己所學到的各種計算機基礎知識來制作自己喜愛的視頻、音頻、軟件、網站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鞏固和利用課內的基礎之上,并且還會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必要的發散,這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理論基礎的夯實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了極大的保證。
三、探索有效地教學方法,促進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構建
教師只有認真挖掘教材、了解學生、運用巧妙的教學設計,才能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才能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促使教學取得成功。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過程。巧妙的教學設計能使知識和技能得到升華,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根據教材內容,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給課堂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網絡技術應用選修教材“因特網能為我們帶來什么”一章中的“電子郵箱的使用”時,我就恰當運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學法。我只介紹提供免費電子郵箱的網站,然后告訴學生我的電子郵箱地址,對于如何申請、發送卻只字不提。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很容易地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他們不僅嘗到了自主探究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倡導學生探究式學習,實現信息技術學習的有效性
現今互聯網越來越普及,許多家庭都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電腦,學生在課外的學習時間比課內要多,所以教師要科學引導,正確利用電腦,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研究式學習。在課堂上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協作,當教師分配任務的時候可以以組為單位來分配,這樣通過小組協作學習,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在小組內部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合作學習不單單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還包括教師與學生一同合作學習。老師與學生一起共同探索知識,當發現問題時一起相互討論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學生學習能力能提升,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而且在教師與學生的討論中,使每個人獲取新的知識,受到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