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凱 王愛東
摘要:所謂城鎮化,其實就是人口及其經濟活動從農村逐漸轉向城市的過程。新行城鎮化要實現以人為本,在這過程中要優化稅收政策,因為稅收可以通過組織收入為城鎮化籌集資金,也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城鎮化進程提供支持作用。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完善稅收政策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 稅收政策; 建議
眾所周知,城鎮化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關鍵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認為,21世紀有兩件大事對社會產生深刻影響,一是新技術革命,二是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這兩者可以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所謂城鎮化,其實就是人口及其經濟活動從農村逐漸轉向城市的過程。新行城鎮化要實現以人為本,在這過程中要優化稅收政策,因為稅收可以通過組織收入為城鎮化籌集資金,也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城鎮化進程提供支持作用。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完善稅收政策是當務之急。
一、稅收政策與新型城鎮化的密切聯系
實現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稅收政策要在這個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事實證明,稅收政策與新型城鎮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稅收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路徑
眾所周知,實現城鎮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全體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如今,我國在建設新型城鎮化時,構建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其中不乏大量資金來自稅收,它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可以說,稅收是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杠桿。現階段,我國通過各種形式的稅收政策,對農業、交通、外貿、房地產、教育、衛生等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加大了扶持力度,還通過稅收優惠措施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等國家戰略。有了稅收政策的支撐,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了強大活力,促進了城鎮化、工業化和擴大內需之間的良性循環。在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國要不斷優化稅收政策,使其在經濟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稅收政策對城鎮建設發揮導向標作用
新型城鎮建設包括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它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條件。毋庸置疑,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而不斷完善。加強城鎮建設離不開大量資金,但由于教育資源短缺、自然資源匱乏、城市生態環境污染、醫療人員不足等問題,導致城鎮化進程受到一些阻礙。這些建設具有公共品性質,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此過程中,政府需要完善稅收政策,籌集資金,為城鎮建設起到風向標作用。
(三)稅收政策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
如今,工業化和城鎮化進行不斷推進,各種生態問題也相繼涌現,交通堵塞、人口膨脹、環境污染、就業嚴峻等問題層出不窮,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生態文明的支持,而這首要條件就是要破解資源和環境問題的瓶頸,采取措施治理生態環境問題,將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放在首位。稅收政策在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有著巨大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國家要加強生態資源配置的稅收調控,促使我國朝著生態文明社會的目標前進。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優化稅收政策的建議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優化稅收政策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構建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吻合的機制
從目前來看,新型城鎮化進程明顯受到現有戶籍制度的制約,這就導致不同戶籍人口的消費與收入水平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在社會就業方面衍生出不公平現象。要想真正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我國必須取消戶籍限制,對戶籍制度進行有效改革,進而擴大社會內需,促進社會經濟的良性循環。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必要構建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吻合的機制,采取措施調動地方改革戶籍制度的積極性,加強財稅改革。具體可以試點改革分稅制,使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加強溝通,形成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合力。另外,中央要減輕地方政府承擔的戶籍改革成本,使農業轉移人口不用受到“失地”困擾。具備相對穩定的財稅來源后,地方政府要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促使其適應城鎮化生活。
(二)建立完善的地方稅體系
在當前情況下,對地方稅收制度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是當務之急。要建立與新型城鎮化相匹配的地方稅體系,這樣才能使稅收制度促進社會結構優化,實現社會公平。建議省級政府以所得稅和流轉稅為主體,市縣級政府以財產稅為主體,以目的稅和行為稅為輔助,建立結構完善、收入穩定的地方稅收體系。在統一稅政的基礎上,可以對省級政府適當放權,使其具備適當的稅政管理權限,對地方支柱稅源要做到發展壯大,但不能采取區域歧視政策,防范地方保護主義作祟。另外,地方可以根據現實情況開征一些新的稅種,比如房產保有稅等,這樣有利于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規避資金過多流向不動產。房產保有稅還能形成地方的可持續收入來源,使地方提升經濟實力,促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
(三)建立健全的直接稅體系
如今,我國現行稅制體系中存在稅種結構不均衡的不良現狀,直接稅占比遠遠少于間接稅占比,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稅種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接稅過少,間接稅過多,會無法降低商品與服務最終消費的稅收負擔,而且也無法體現所得稅推進社會公平進程的作用。有鑒于此,有必要提高直接稅比例,適當降低間接稅占比。建議將所得稅與房產稅作為切入點,使直接稅在稅收總收入中提高比重。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將個體直接繳納的稅額與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實現有機對接,這是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必須指出的是,農民工也是不可忽視的納稅人,必須充分保障他們作為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享受新型城鎮化帶來的惠果。
(四)落實城市征稅體制
城鎮化的基本表現之一就是農民轉變為城市居民,他們會對社會服務業和制造業提出新的要求,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的新一輪增長。由此一來,在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有必要先實現工業化,再逐漸推進城鎮化。工業化社會中,稅收以企業稅為主,當城鎮化率高于50%后,就要實現稅收轉型,建立以城市居民為基礎的新征稅體制。城市居民要根據其享受的社會公共福利來繳納一定的稅額。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企業的繳稅負擔,也能不斷完善社會福利政策,逐漸消除城鄉差別待遇。
(五)完善稅收征管機制
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社會形勢瞬息萬變,令人應接不暇,社會經濟生活也變得更加復雜多變,再加上新型城鎮化進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覆蓋面多,這些都給稅收征管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使我國稅務部門面臨全新的形勢。在新背景下,稅務部分要堅持依法辦事。不斷健全稅務法規,有效解決征稅方和納稅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要與海關部門、工商部門和銀行部門加強交流與合作,經常交流,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共建。只有大力建立社會綜合治稅法系,促進業務與技術的有機結合,完善納稅服務、嚴格稅收征管,才能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稅收征管質量,找到全新的、科學的稅收增長點,為城鎮化建設籌集足夠的資金。我國要以遵守稅法為目標,以風險控制為引領,以納稅評估為關鍵,以分類管理為前提,以信息管稅為依托,以優化制度機制為保證,積極建立稅源專業化管理的新體系,使稅收征管沿著現代化的軌道不斷發展。
三、結束語
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必經之路,在建設過程中有必要發揮稅收政策的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地方政府要切實發揮公共服務職能,實現稅收政策的與時俱進,使農民工能真正轉變為城市居民,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果。總之,在新形勢背景下,改革稅收政策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這是值得相關人士不斷探索的重要方向,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凱.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05):4-7.
[2]張景華.城市化驅動經濟增長的機制與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07(05):47-48.
[3]劉佐.稅制改革五年回望[J].瞭望新聞周刊,2008(43):25-27.
[4]肖捷.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J].求是,2011(06):32-34.
[5]高培勇.“十二五”時期財稅改革面臨空前挑戰[J].財貿經濟,2010(11):5-6.
[6]劉貴明,馬陟政.城市化對我國稅收工作的影響及政策取向[J].稅務研究資料,2004(07):18-21.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