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波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聯系也在不斷加強,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在現有的大學教學體系中,英語,尤其是寫作英語,并未得到足夠重視,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文章主要介紹了英語寫作中過程體裁教學法,并調查研究了河南省三所高等學校應用過程體裁教學法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英語 寫作教學 過程體裁教學法 效果
前言
外語教學的一個核心技能是寫作技能,但是,由于各種因素,比如:考試制度、教材質量差、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大學英語寫作技能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逐漸成為大學教學中的一項薄弱環節。在這種背景下,文章深入調查了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效果,希望能夠對變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提供參考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為鄭州大學2013級本科三年級的兩個班級。一個為對照班,29人,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成果教學法;另一個班為觀察班,使用的教學方法是過程體裁寫作教學法。這兩個班級教學進度、教學時數及學生的英語基礎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本次實驗時間是16周。為了保證實驗效果的有效性,在實驗開始前階段,老師通過考試來測驗兩個班級的英語寫作水平,考試的總分為25分,為了保證測試的客觀、公平,邀請兩名教師從對個角度來評分,然后再取兩個班級的考試成績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班的平均分為18.12分,觀察班的平均分為18.12,因此,兩個班級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較成果教學法和過程體裁教學法的效果。此次調查的方式是 前后測對比法和問卷調查法,主要考察的是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變化情況,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試驗前后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情況以及對提高學生寫作品質的作用等等。
2.過程體裁教學法及其基本理論。過程體裁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語言教學方法,它有效的綜合了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和成果教學法。一般而言,所謂過程體裁教學法,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夠迅速的適應多種社會情況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由Badger和White提出并倡導的,它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充分利用體裁知識的輸入不斷豐富過程教學法;利用過程教學法的優勢來開展體裁寫作教授工作。過程體裁教學法的根本原則是寫作技巧和學習語言知識就是寫作過程;學生可以寫作過程中,從教室、同學、例文中獲得所需的語言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法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的寫作都是老師講解的最終成果,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之相反,過程體裁教學法關注的是學生模仿和寫作各種體裁文章的能力,以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能夠熟練地運用各類應用性文本。與此同時,過程體裁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過程體裁教學法可以有效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夠積累各種體裁所蘊含的文化知識。
3.過程體裁教學法實施。過程體裁教學法有四個基本原則,分別是:注重體裁差異、信息輸入、寫作過程和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在此基礎上,開展過程體裁教學法的具體步驟。
(1)體裁介紹與范文分析。體裁介紹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體裁,使其掌握學習的方向。體裁介紹的主要內容有:體裁特征、寫作目的、語言特色等等,教師在介紹體裁時應該盡量簡潔、清晰。范圍分析,是指為了讓學生更深刻、更直觀的了解某個體裁的文章,老師給學生提供該體裁的典型文章。在進行范文分析時,一方面,老師要高度關注微觀要素,如:字、詞、句等;另一方面,老師也要關注宏觀的要素,比如:寫作內容、寫作思路等等。為了擴大知識面,提升學生對知識了解的深度,教師應該合理的給予學生更多的典型的范文。教師在講解文章時,既要詳細講解每個文章的構成要素,也要及時的對同類文章進行歸納總結,找到文章寫作的規律和技巧。
(2)任務布置和小組討論。首先,老師要向學生介紹寫作任務的目的和背景,不斷的啟發學生寫作。在布置任務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內容相關的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文章內容、寫作思路等等。這一教學過程,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變革,教師的中心由老師轉移到學生,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以及解答者,而不再是傳統的教授者。小組的討論也逐漸成為學生知識輸入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迅速的掌握學習技巧等相關知識。
(3)學生制定個人計劃與初創作。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已經初步具備了寫作的基本能力,所以,開始進入制定寫作計劃的階段,寫作計劃應該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文章主題、體裁等等。學生的寫作地點,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寫作的文章較長時,學生應該在課后完成;當寫作的文章篇幅較短時,學生應該在課堂完成。
(4)小組互改與教師抽樣點評相結合。學生在完成寫作時,應該及時的檢查寫作成品,及時修改不完善之處。然后,小組成員交換寫作作品,成員間相互修改和評價。小組互改后,小組成員根據文章的不合理之處再次展開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文章結構、主題明確、句法結構與銜接等等幾個方面,為了提高互改互評的效果,在小組互評后,老師也應該讓學生自己寫出修改、評價其他學生的作品后自己的建議,以方便抽查。老師根據實際狀況進行抽查并做相關的點評。
(5)自我修改和教師批改講評。經過二次小組討論,學生可以根據同學的建議以及自己寫作的新收獲來修改和評價自己的寫作成品,再次完善作品,寫出第二稿。老師收到第二稿時,先用特殊的符號把作品中的不合理之處標出來,待作品發放學生之后,讓學生自行修改,寫出第三稿。為了不打擊學生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老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應該堅持以鼓勵為主。第三稿完成之后,老師再次指出作品中的不完善之處,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再次修改,最終完成“成品”制作。
二、結果與分析
1.過程體裁教學法能否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興趣。通過問卷調查對照班和觀察班,研究與傳統的成果教學法相比,過程體裁教學法是否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興趣。研究表明,實驗前,p=0.082,T=3.273,該數據表明,與對照班相比,觀察班學生明顯的存在著英語學習興趣較低的現象,試驗后,p=0.8399,T=0.2294,該結果表示,與對照班相比,觀察班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已無明顯差距(見表1),研究表明,在寫作教學中,通過實施過程體裁教學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
2.過程體裁教學法是否有利于學生合作品質培養。與成果教學法相比,過程體裁教學法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品質,老師為了獲得答案,在實驗的后期階段,曾發放了一份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如果在英語寫作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你是否愿意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本課堂中你和同學交流了多少次、通過交流你解決了多少問題。實驗表明。觀察班同學更愿意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來解決問題,而且觀察班和對照班在實施效果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距(見表2)。
3.過程體裁教學法能否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實驗結束后,對比了學生實驗前后的英語作為成績,看與成果教學法相比,過程體裁教學法是否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研究表明,在五個作文成績中,觀察班的學生成績高于對照班,T=5.546,p=0.00517,表明兩個班級的成績存在顯著的差異(見表3)。
三、結果與思考
本研究在開展研究之前,進行了三個月的調查,然后開展了半年的教學實踐,實踐的主要內容包括:寫作需求、元認知策略與寫作、大學生對過程體裁教學法的了解程度等等。經過研究發現,經過半年的教學實踐,通過比較對照班和觀察班,可以發現過程體裁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品質,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增加寫作知識的及信息的輸入,不斷增加對知識認識的深度;另一方面,過程體裁教學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學生在了解體裁特征的基礎上,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和交流,互評互改,都可以不斷的加深學生學習的再認知。老師在修改學生寫作作品的同時,不是直接更正學生的寫作錯誤,而是用特殊的符號畫出寫作中的失誤,給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自行修改,直至作品完成。這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加深學生對于寫作過程的自我調節、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觀察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后的測驗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過程體裁教學法具有顯著的優勢,一方面,它可以促進學生的中高級英語單詞詞匯的恰當使用,提高寫作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過程體裁教學法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合理的安排句法結構和語篇,以便學生更好的充實寫作的內容,進而提升學生英語寫作的滿意度。因此,過程體裁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高等學校英語寫作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在現代教學中,積極引用過程體裁教學法教學模式,既是對傳統高等學校英語教學的改革,也是當前英語寫作教學的一種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健,傅克玲,趙耀.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效果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5):600-603.
[2]王芳.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34(9):180-182.
[3]麻艷梅.“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過程中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0):212.
[4]周吉.過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寫作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