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英
“Story time”是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核心板塊,承擔著語篇教學的重任,集詞匯、語義、語法、口語交際于一身。這個板塊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發展學生英語思維的新天地,其教學的戰略意義及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如何有效地處理這個板塊的教學呢?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探索中,都就這個教學課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學成果豐碩。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story time”板塊有效性教學,進行了如下探索,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教學觀點。
一、問題引領,捕捉整體信息
“Story time”板塊具有鮮明的故事性,這樣的教學題材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語篇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猜測能力與推理能力大有益處,是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好機會。因此,在“story time”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以故事為“餌”,循循善誘地啟發學生們開展有意義的思維活動,讓他們“腦洞大開”。同時,以問題為線索,幫助學生們理解語篇,提高學生們對語篇的整體把握,并在此基礎上,教會他們如何“庖丁解牛”,深入語篇。
在教學中,我常創設具有啟發性與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刺激物,引導學生們通過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的方式,尋找相關線索,并將這些小線索以拼湊、加工的方式,形成完整的信息。在教學5A“Unit8 At Christmas(story time)”時,我在這堂課堂的教學中,以“導學案”為主線,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自主先學活動,鼓勵學生在思考中找答案,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同教師進行分享。如在導入情境中,我開設了“read and guess”的活動,通過“an old man、fat and lovely、give children gifts”“green、some beautiful things on it、some gifts under it”關鍵詞的方式,要求學生結合故事猜謎底。隨后,通過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們根據“First、Next、Then、Finally”為思維主線,順藤模糊地語篇,嘗試理解其意思,閱讀語篇,回答課件中提出的相應問題。通過這樣的導學方式,給學生們思維主線,讓他們自己尋找線索,嘗試解決問題,以此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充分發揮“story time”的教學價值。
二、思維互動,深入問題辨析
在故事教學中,有效而活躍的互動能夠全方位地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因此,在“story time”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向問題深處蔓延,通過互動平臺、問題延伸、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獨特體驗,以此提高故事教學的張力。
如在教學“Unit 6 at the snack bar”這單元“story time”的導入環節中,我以板塊優化整合的方式,嘗試從“food”這個角度引發討論,在關于美食的討論中,從學生喜愛的食物中間接地導入本課的教學主題,為“story time”的教學做個思維的熱身運動。為此,在教學前,我設計了“Nice Food Wonderful World”的話題情境,以“Everyone likes food.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food.”為引子,結合多媒體課件中豐富多彩的圖片,帶領學生認識各個國家的特色美食,如The USA(hamburgers)、Japan(sushi)、Italy(pizza)、The UK(sandwiches)等,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談談“舌尖上的美味”。在這個話題的導入中,我鼓勵學生們結合圖片,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將話題逐漸過渡到我們今天的“snack bar”,實現生活話題到教學話題的轉移。
三、活動介入,演繹閱讀精彩
小學生有著好動、好玩、好表現、好勝心強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故事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語篇內容的故事性與情境性,在教學中,適當地導入一些創造性活動,如角色扮演、故事創編、故事配音、對話游戲、故事歌謠等活動,在故事朗讀與理解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學生們喜歡的活動元素,如游戲、競賽、小組合作等,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語篇以及對語篇的理解生動地表現出來。
3A“Unit My family(story time)”這個單元的語篇故事圍繞家庭成員的介紹展開,對話簡單,內容容易理解。在故事學習后,為了強化學生們對重點句型“Whos he/she? This is my ...”的掌握,我要求學生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全家福,模仿“story time”中Mike的樣子,向小組成員們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在這個活動中,我以學生們最熟悉的全家福開展故事的拓展訓練,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將生活帶進我們的課堂,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在這樣的對話活動中,學生既能走出故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英語用到生活中,又能以“story time”為原型,將知識點巧妙地應用到活動中,做到了教學中有活動,活動中有教學。
總之,“story time”是單元板塊的根,具有鮮明的綜合性與故事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能讓故事變了味兒,硬生生地把趣味橫生的story變成照本宣科的語篇教學,而應在“精細加工”上多花一些心思,在板塊教學中多一些創意,給學生思考與實踐的空間,充分發揮“story time”板塊內在的教學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