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
在初中階段的思政教學中,不少教師對于時事環節,只是“蜻蜓點水”,忽略了其內在的教學價值,導致時事空有一身“本領”,怎奈無“用武之地”。正是基于這一詬病,我嘗試針對“時事導學”,就如何以“時事”牽出活動,導入教學,為學生們開展更加鮮活的課堂活動,分享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新聞發布,學做新聞主持
新聞是時事政治發布的第一線。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有著“看新聞”的生活經歷,對這種時事發布渠道是欣然接受的,而學做新聞主持則是一個新鮮而又富有挑戰刺激性的活動,對于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知識理解力至關重要。因此,在政治課堂中,我們與其就著厚重的教材內容講“大道理”,不如以學生們更加愿意接受的新聞播報方式,如導入新聞視頻、創設新聞平臺、鏈接熱點話題等,創設“微新聞”專場,讓每一個學生都扮演起“新聞主播”的角色,模仿他們播報自己收集到的熱點新聞,營造出濃厚的時事教學氛圍,不僅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政治敏感度,而且能夠幫助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更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學習《積極的生活態度》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一小節時,教師布置了一個新聞采訪播報的任務,讓每一個學生利用親身調查采訪、網絡檢索、新聞轉載等方式,收集各種與這個主題息息相關的時事材料,包括事件的內容以及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圖片、視頻等,然后在課堂安排一個現場新聞主持節目,引導學生集中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題宣傳,深化學生對良好生活態度培養意義的認識,從生活實例的鮮活刺激鼓動學生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學以致用,創建時政園地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手持電子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和重視,但隨之而來的快餐文化也逐漸取代了精細化的教學活動,走馬觀花、即學即忘、學于淺表等問題凸顯,特別是在學習和了解時政新聞方面,學生幾乎完全將其當作一種日常的視覺消遣,學不深思,學不能致用,嚴重影響了初中政治時事教學效能的提升。因此,為了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時事傳播面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讓學生學會將時事政治與所學知識緊密聯系,增強學生學以致用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初中政治在進行時事導學時,要注重通過案例分析、主題教育、主題墻開設等方式創建各種時政園地,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了解到的時事為“原材料”,利用所學政治理論和知識對其進行不斷加工和修飾,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素養,也讓初中政治時事導學更具成效。例如,教學“人貴誠信”,教師設置了一面“誠信問題大曝光”的主題墻,讓學生通過網絡、報紙、手機、電視新聞等途徑了解社會中的各種誠信問題,并將其整理歸納成一個小報告,貼上主題墻,以集體之力引導學生感受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誠信問題給人造成的危害,從而對“人貴誠信”這四個字有一個刻骨銘心的認識。
三、主題學習,開展知識競賽
時事是最鮮活的政治教學案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專業的初中思想品德概念,培養學生關心時事、用好時事的良好習慣,而且實現時事與主題活動的“聯姻”,為單純敘述事實的枯燥時事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讓時事導學生成更好的對接學習鏈條。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可以以某一教學主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廣泛收集與之相關的時事新聞,積極開展各種知識問答競賽活動,如學生間可以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時事熱點或新聞設計競答內容和形式,并在小組內或班級內互相考查;教師也可以以一個知識點為視角,引導學生通過舉時事案例來說明自己對該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等,在這種主題知識競賽活動中,學生不僅了解到時事本身的內容,而且還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對時事進行了思考、分析和反思,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對既定主題知識學習的內化和升華。例如,學習“關心社會發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巧妙地將“關心時事”作為“關心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設置了一個“時事知多少”的現場主題系列活動,首先由學生介紹今年來我國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具體表現,引導學生競相述說今年來自己所了解到的時事,再以知識競答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未關心到的時事問題,之后,出示一些典型性的時事新聞,讓學生各抒己見,學會用正確的眼光和價值觀來審視社會發展問題。
總之,時事是政治課堂中的寶貴資源,是我們政治教學的有益補充,它能夠將生活與政治密切地聯系起來,對于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大有裨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妨在如何有效挖掘時事教學價值上多做思考,常做實踐,以時事激活政治課堂,煥發學生的政治情感,不斷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