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琴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版)提出:“英語的教學活動不應該僅僅限制于課堂教學,而是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教育部,2001:29)“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第六條指出:合理安排口頭作業、書面作業和體驗作業。三年級、四年級以聽說模仿、口語活動為主;五年級、六年級在聽說朗讀的基礎上,加強讀寫練習,適當增加綜合性作業。由此可見,在新課程理念下對英語作業設計已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而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在課外的有效延伸,在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作業,可檢測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對這門學科的愛好程度等問題。但在日常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只關注教學環節的設計,對于作業卻比較疏忽。比如,作業布置的隨意性強,對于作業內容缺乏深入研究等,這也就導致了傳統作業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從而影響了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以及降低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那么,如何提高作業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呢?筆者及其教研團隊以課外作業為主題認真開展校本教研,爭取改變以往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的傳統作業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動手實踐的、能夠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新型作業模式。
一、求“活”,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
1.“讀”樹一幟
“浙江省小學英語教學建議”第12條明確指出:小學英語從“聽”起步,聽是說的前提。要先聽后說,以聽帶說,在培養聽說能力的同時,注意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指出:英語朗讀和背誦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節奏、語感,也有助于學生聽、說、寫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因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讀英語的習慣至關重要。但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單調機械地重復聽讀,那么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倦心理。因而如何讓學生自覺地,快樂地進行聽讀,筆者想了很多花招,起到了“讀”樹一幟的效果。如:
愛唱歌的你,不妨用你嘹亮的歌聲唱一唱。在我們的英語教材中,有許多chant和 song,它們節奏優美,韻律感強,學生都非常喜歡,而且它們在幫助學生記憶、鞏固重要內容方面也確實取得不錯的效果。因而,在教學中,我們非常重視歌曲、歌謠的教學,也經常鼓勵孩子們在每堂課的課前“show time”時間來show一下,我們發現,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小歌星,他們音色優美,聲音響亮。同時,隨著學生英語知識的增加,技能的增強,僅僅模仿課本中的歌曲、歌謠,已滿足不了學生愛唱的需求,因而,我們建議學生可以改編書本中的chant 或 song,甚至可以用新學的句型進行創作,然后在課堂上用他們嘹亮的歌聲來唱一唱。這樣的作業很受學生歡迎,因為它們給了學生獨立創作的空間。
愛表演的你,不妨把課文改編成英語短劇,表演給你的同學看。在我們的PEP教材中,有很多對話都適合表演,為了檢查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同時也滿足學生愛表演的欲望,我們經常在班里開展英語表演比賽,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將課文內容進行適當地擴充或改編,然后表演給同學們看。如四年級學生在學習了PEP Book 3 Unit 5 A &B Lets talk后,筆者組織學生在兩個對話中任選一個進行表演,學生興致很高,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并準備道具,每一組都準備得非常充分,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出“最佳表演小組”,并頒發英語表揚信。
認真的你,不妨把你讀的內容錄下來,讀給老師聽。在英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教師會經常布置課后聽讀錄音模仿的作業,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我們可以變換方式,讓學生把模仿課文朗讀或其他讀的內容錄下來,可錄在磁帶、MP3、電腦等設備中,教師在檢查了之后,從中選出優秀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和進行評比。這對于那些默默無聞卻又非常認真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機會,他們會為了錄音作業達到最佳效果,而不厭其煩地聽讀和反復地錄音,在他們的努力下,他們的英語能力和英語語感在逐漸提升,也在潛移默化地激勵其他的學生。
愛挑戰的你,不妨跟你的組員挑戰一下吧。為了教學需要,也為了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我們的英語課中有專門的英語合作小組,這些小組的組建,不但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為孩子提供了更多鍛煉和表現的平臺,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在小組間開展各類比賽,如看圖片讀單詞,朗讀課文,或一些英語游戲的比賽等,這不僅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也滿足了那些英語興趣濃厚的、愛表現的孩子的愿望。
這些具有特色的口語作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達到了老師聽讀的要求,也滿足了學生說的愿望,使聽讀作業真正起到了“讀”樹一幟的效果。
2.“抄”乎想象
傳統作業中有許多“抄一抄”的作業,如抄單詞、抄句子等,這種千篇一律的機械性作業,時間久了會扼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也嚴重影響了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全面發展。因而我們采用了多種手段來代替枯燥乏味的抄寫,如:
畫一畫。繪畫是學生所喜歡的一項活動之一,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畫一畫,既注重了學科間的融合,又使學生在繪畫的快樂過程中完成了英語作業,達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如:在學習PEP Book 3 Unit 4 My home時,筆者讓學生設計自己理想的家或房間,“畫一畫、寫一寫”,然后用上本單元所學的會話和單詞進行介紹,借此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鞏固了本單元的重要內容。
動一動。在PEP人教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可布置學生動手制作的作業,如:在PEP Book 5 Unit1 Whats he like?中可要求學生“Design a card for your favorite teacher.”在Unit 2 My week中可要求學生制作英語課程表,在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中要求學生“Make an ad / a menu for the food you like.” 在Book 7 Unit 4 I have a pen pal中學習了“愛好”后,要求學生制作和完成自己以及pen pal或QQ friend的信息表,如圖所示:
這些制作類的作業,讓學生享受到了“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查一查。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現代化技術——網絡和學習工具,如詞典等,從而解決相關問題,讓作業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如四年級在學習了PEP Book 3 Unit 4 My home B Lets learn后,筆者讓孩子回家上網或利用詞典查一查家里其他設備的名稱,然后在下一堂英語課上反饋,學生對這一作業很感興趣。學生通過查一查,學會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單詞,如茶幾、地毯、鞋柜、窗簾等,增加了課外知識。
再比如,六年級在學習了PEP Book 7 Unit 5 What does he do? B Lets learn后,為了鞏固這一課的職業單詞,筆者讓學生查一查這些職業的相關人物,并將人名記在相關單詞旁邊,并在下一堂課上開展了“擂臺賽:人物知多少?”學生可利用自己查到的人物來考一考同學,如What does Li Chun jiang do? 通過這一作業,一方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寫一寫。《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一級語言技能的讀寫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寫句子的要求;二級目標中把寫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寫句子”修改為“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根據這一精神,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嘗試小練筆的活動,讓學生在語篇輸入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適當進行話題寫作,逐漸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如六年級在學習了PEP Book 7 Unit3 My weekend plan A Lets learn后,筆者給出話題“My Plan for the Weekend”, 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周末計劃。同樣在學習了unit4 I have a pen pal后,筆者讓學生介紹自己家人或朋友的一天“My fathers /mothers/friends day”。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熟悉了所學的內容,鍛煉了寫的能力,同時經過教師的批改和指導,也加深了對難點知識的理解。
這些具有特色的實踐性作業很好地替代了“抄”的功能,使抄寫作業“抄”常發揮。
二、求“異”,體現“分層作業”
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必然會加重學習困難生的課業負擔。作業太難或過易,教師就很難兩頭兼顧學習困難生和優等生。因此,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根據優等生、中等生、稍差生三等進行作業設計,既讓稍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能保證優等生免受“饑餓”之苦。我們可根據教學目標將作業設計成A、B、C三個類別。其中,A類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C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選擇作業。比如,在學習每個單元C部分的Story time時,筆者就要求好一點的學生想象相似情景進行拓展表演;中等水平的學生能模仿表演;弱一點的學生能讀或大致說出故事大意即可。這樣,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質量地完成作業,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獲得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好好學習的愿望。”
三、結語
課外作業是學生鞏固和加強課堂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和教師溝通的主要形式,更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只有有效地設計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爭做教學的有心人,才能使課堂教學得到加強和鞏固,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M].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2009.
[3] 史艷霞. 小學英語課后作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2,(10).
[4] 彭春柳. 小學英語課外作業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專刊).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