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基礎,掌握小學語文知識,才能夠提高日后學習水平。本文重點研究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和反思對策,不僅滿足《語文課程標準》需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語文教學現狀
1.教師角色定位不清
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天性愛玩,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會不斷管理課堂秩序,從而忽視了教學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不少一線教師注重課堂教學藝術,紛紛投入到“討論法”的教學中,然而,當沒有真正理解討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時,課堂討論會變成雞肋,學生無法在討論中獲取知識,教師無法參與指導,課堂紀律還十分散漫,十分影響課堂效率。這是由于教師角色定位不清所造成。教師在教學中,如若太過嚴厲,學生會對語文課堂產生抵觸感,若不??滟潓W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不能深入探索學習內容,只注重教師的夸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未能清楚的擺正自身角色,使教學無法深化、無法訓練,同時也表現出了教師的不作為行為,影響教學質量。
2.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摒棄了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但卻也未能開展出更好的教學方法,通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會分組教學,通過小組設置,學生在小組中自行學習。然而,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的是復習或練習階段,在講解新知識時,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并不能掌握知識點。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課程剛開始,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小聲朗讀,然后組織學生大聲朗誦全文,教師無法將知識點融入教學中,學生已經自行將課文朗讀熟練,但憑借自己對學習的理解還無法找出所學知識點,削減了教師的教學作用。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當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時,很難集中精力,并且對學習內容一知半解,無法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給學生設定的學習目標也是泛泛之談,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態掌握不夠,無法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設定學習目標,另一方面,也沒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但就目前來看,教師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研究、探討,但每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教師難以及時解決,這種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則是讓學生散漫學習,最終導致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放棄學習。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1.明確教師角色
教師在課堂中是領導者,同時也是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以教師的身份帶動學生的學習。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首先要自身具備一定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平面的課本知識動態置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并利用自身魅力,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另外,教師在課堂中并非是“表演者”,也要將身份換為“旁觀者”,但要審視奪度,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解決,以便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創新教學方法
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效果顯著,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帶動課堂氣氛,合理設置出課堂提問環節、對話表演環節以及討論環節。例如,教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的《我的菜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問一問、找一找、想一想、做一做。帶著問題問大家,在牢房里囚徒們每天在做什么?學生回答“可以看書或者洗衣服”。教師繼續問,雖然身在牢房,但也可以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曼德拉是一個生活積極向上的人,他十分熱愛菜園,通過菜園找到生活的樂趣,大家可以讀讀課文,體會一下曼德拉在菜園中得到什么樂趣。下一步,教師將學習目標和學習難點指出,組織學生學習,并管理班級秩序。最后,做課堂總結,曼德拉是一位黑人,在常年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中付出了畢生心血,他是一位偉大領袖,我們通過菜園了解到曼德拉的精神和他的感人事跡。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里的“讀”十分重要,新課標提倡要大力開展學生的“讀”能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自由、獨立的閱讀課文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語文的魅力,主動去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構建語文思維,培養語言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討論、自我總結,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悟,在學生閱讀理解時引導學生的想象和思考,然后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尚有不足之處,教師應該從自身能力、教學藝術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入手,通過提升自身知識水平、擴寬教學方法,讓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感受語文魅力。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構建學生語文思維的過程和手段,只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政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