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 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上升和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漸趨飽和的矛盾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而自主創業作為解決目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拓展就業渠道、提高就業水平, 還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但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針對該校大學生的創業情況,從多方面提出建議,從而更好的發揮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益處。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影響;問題;對策
從創業學的角度看,大學生自主創業涵義是指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一、大學生創業的背景和現狀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就業不僅保障單個家庭的穩定,更重要的是還能促進社會的經濟進步、和諧發展。然而,至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加上往屆未就業的人數,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針對新的就業形勢,黨的十七大曾提出的政策是“以創業促進就業”。強調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加強職業觀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隨著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浪潮的興起,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地區先后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包括融資、稅收等諸多方面。
以四川省南充市為例,高校畢業生在創業上享受很多優惠政策,政府出資鼓勵高校畢業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具體有五大政策:一加大財稅支持,將安排高校畢業生創業專項資金,用于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和創業資助等工作;二是是放寬市場準入,高校畢業生可申辦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將不受資金數額限制;三是加大金融支持,省內金融機構將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積極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的金融支持,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根據相關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四是提供創業服務,擬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一支高校畢業生創業服務指導專兼職隊伍;五是加強創業培訓,逐步將具有創業愿望和培訓需求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創業教育培訓,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調查結果顯示,該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類型主要涉及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如:音樂、藝術類;寒暑假補課類)、擺客一族(擺客指得是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周邊或校園內銷售生活必需品的一類有理想愛好創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社會經驗的人)、餐飲業(如:飲料水吧、小吃攤位等)、租賃業(如:自行車、電瓶車等)、做微商、開辦網店等。
二、自主創業的有利影響
(一)就自身而言,大學生自主創業實現個人夢想。大學生自主創業為大學生提供提升自我的機會。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同時提高大學生危機意識和拼搏精神。在創業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提升綜合能力。
(二)從家庭方面來講,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自主創業能夠掙取自己的生活費用,緩解家庭負擔。
(三)對學校和社會來說,大學生自主創業可以營造高校創業氛圍,從而提高校園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通過打造創業文化品牌、舉辦創業成功者交流會和創業競賽等途徑,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一種創業文化,激發起學生的創業熱情,增強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信心,有效地營造大學生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也為推動學校育人模式的改革作出了貢獻。
另外,大學生自主創業可以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解決畢業后自身就業問題,還為社會產生新的崗位,給他人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意志薄弱,抗風險能力不足。通過調查分析的得知,該校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不少,卻很少有人堅持到最后,大多數都在創業遇到困難時或在激烈的競爭中選擇放棄。
(二)受傳統觀念束縛,缺乏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主要變現在:創業資金來源單一,主要依靠家庭支持。而少有利用政府提出的各項優惠政策,譬如提供創業貸款;創業類型單一,層次較低,技術含量較低。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只是單純的學生參與,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市場意識和商業管理經驗,單純的學生團隊不利于市場推廣和發展。
(四)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據了解,我國大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關于創課程的教育,很難把創業和教育聯系起來。
四、對策思考
(一)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很多在校大學生都認為,就業就是自己需要找工作單位,特別是體制內穩定的工作,因此造成大學生就業的被動局面。大學畢業生應該具備積極主動的創業意識。而創業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并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
(二)轉變社會觀念。大學生創業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幫助。因此我們要打破那些認為“學而優則仕”、去大公司、政府機關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觀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尤其是大學生的父母應當敢于放手讓他們去實踐、去探索,在創業過程中,父母要關心他們的創業,保護他們的積極性。
(三)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為自主創業奠定實踐經驗基礎。第一,利用學生社團得到實踐鍛煉。學校社團的任何一項活動,從策劃到實現是個綜合過程。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到社團中,去鍛煉自己實踐能力,以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第二,利用大學課余和寒暑假兼職或打工。現在社會留給學生的打工機會很多,利用打工可充分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大學生打工實際工作往往都是煩瑣的或者重復性強的工作,但不能小看這些工作。第三,參與學校的科研項目獲取實踐經驗。如“挑戰杯”、“創業大賽”等。參與學校科研項目的同學,有更多接觸項目導師的機會。項目導師跟社會的接觸往往很緊密,在導師那里能學到很多實踐經驗。參與科研項目,能通過實驗充分鍛煉動手能力,找出創業金點子,鍛煉策劃能力。
(四)要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一方面學校要增強創業教育,開設創業的相關課程。或者邀請有創業經驗的前輩為學生開設創業講座,增加學生對創業的了解。另一方面,政府應開辟更多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金融支持。加強服務意識,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方便之門。要簡化手續,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進而形成全社會都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氛圍。再者,政府、社會和學校的指導、支持和保護等一條龍服務應貫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前、中、后三個時期,積極有效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
【參考文獻】
[1]周秋江.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寧波市高校大學生為例 [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7.
[2]張碧安.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幾點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