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換星
【摘要】新時期的課程改革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作出了科學向導。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初中高效語文課堂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任務,對提高初中生人文素養意義重大。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構建
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出以來,全國高校積極響應,建立起一套套人才培養模式。語文作為初中課程重要組成部分,對漢語言的傳播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很多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存在弊端,如教學模式僵化、教學內容教條化以及課堂互動欠缺等。這些弊端直接導致語文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新課改既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科學向導,也是對其的一個嚴峻考驗。但新課改背景下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語文教師的引導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發揮。基于此,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尤為重要。
一、師生感情融合
教學意味著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這要求師生在感情上達到某種融合。一般來說,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與成年人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擁有獨立的態度,更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然而,很多教師在面對初中生時,還保留著教育小學生的那種意識,仍然以批評或表揚的形式表達對一個學生的認可程度,這種方式未免有點令人尷尬。初中生已經開始擁有獨立的思想,并不一定要根據課本內容的導向去找到與作者高度的感情融合,教師也不能用自己對課本的局部思考去規定學生的思維方向。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教師通過這個例子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刺激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在自由的思考空間里找到與作者感情的某種契合。語文教學不應該是知識層面上的灌輸,而應該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用成績好壞區分學生。因為學生無好、壞之分,只是每個學生的引導方式不同,這就意味著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二、豐富教學手段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水平,能將枯燥無味的課堂內容用豐富有趣的形式表現出來。“有趣”包括教師的語言魅力和教學手段的巧妙運用,教師展示幽默、詼諧的語言藝術無疑會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此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新時期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課堂教學應該以強大的網絡技術作支撐,將多媒體引進課堂。這不僅會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還給學生帶來更生動、更直觀的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蘇教版)的《沁園春·雪》中,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通過PPT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如北方大雪的壯麗場景,讓雪的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感受大雪的同時聯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等學生被萬里雪飄吸引注意力的時候,教師巧妙地將大雪背后承載的一番人間苦暖托出,然后介紹作者毛澤東的寫作特點。這不僅使學生提前了解課文的大意,還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三、追求“留白”藝術
教師應該摒棄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滿堂講、滿堂問或任務分配等落后教學方式,把學生從被動地位轉換成主動地位。教師講課應該重難點突出,整合相關內容,通過多媒體將知識點分板塊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課堂內容一目了然,有利于梳理學生的思路。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能“和盤托出”,應該留有余地,將問題或懸念留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留白”意味著教師在學生已經掌握相關知識或形成思維定勢的時候,有意停止講解,造成知識傳播上的暫時空白,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尋找填補空白的答案。
如教師在講到朱自清《背影》一課時,不應該將學生的思維定格在作者父親的背影上,而應該通過問題發問,“你記憶中父親的背影是怎么樣的?”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父親背影去感受背影后面共同承載的厚重的父愛。教師不應該點破父親的背影應該怎么樣,而應該使父親的背影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塊空白,讓學生自行記憶填充。相反,教師如果將父親的背影直接定義為朱自清筆下的微胖、頹唐,則難以跟學生記憶之中的父親背影達到某種融合,自然難以引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構建初中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對語文教師的一個考驗與挑戰。為了適應新時期學生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師不僅要提升、充實專業知識,還要不斷進行教學模式創新,通過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每一環節,真正做到“教”與“學”的有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