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珍華
摘要:大班額是不少城區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科學分組即:科學建組、抓住核心、注意細節等幾個方面,將一個大課堂變成若干個“小課堂”,利用學生之間地相互督促、講解、提問、討論等,促進了更多的學生同時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大班額;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科學建組;核心;細節
隨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大批“沉睡”的教師被新課堂的魅力所喚醒。他們不再安于現狀,而是積極投身實踐,自覺走上了新課改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道路。越來越多的教師看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生要揚帆遠航,必須打破大班額的陳舊格局,化航母為快艇,進行班級小組建設,打造高效課堂學習動車組。那么,大班額下如何進行優化小組建設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建議分為以下三步進行,可以使班級小組合作學習迅速步入正軌,為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助力。
第一步、科學建組——班主任核心策劃,所有科任老師用心參與
班主任在新學期伊始,進行班級小組建設的時候,要起到牽頭和核心的作用。班主任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班上學生按各自不同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為科學合理分組提供依據,全體科任老師共同用心參與分組。分組時要注意遵守“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同時制定好小組的合作分工和管理評價體系,讓整個學習小組的活動內容包括學習、衛生、禮儀、紀律和各項活動,每一項活動都要進行指導和考核,包括編排座位等,所有科任教師都要在當中起到積極配合的作用,這樣,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小組,才能形成比較穩定的小組根基,才能形成一個具有較大凝聚力的小組,才能使學習小組在班級建設和日常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步、抓住核心——加強培養小組長,充分發揮其火車頭作用
小組長是小組學習活動的領袖,是“小老師”。每個小組應該設置行政小組長,學科小組長(一般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學科組長等)及若干常規專管小組長。其實行政組長是核心成員,在小組中要起到模范引領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小組的靈魂,一般由品學兼優、性格外向、有一定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優秀學生擔任。在小組長選拔好以后,就要讓小組長們了解自己的職能、權利和義務,使他們領悟自己的肩上責任重大,增強它們的使命感,讓他們理解承擔更多責任對自己是一個挑戰,在付出更多的同時得到的也更多。隨著課堂自主管理的滲透,要讓一部分有能力的帶頭人理解組長的領導藝術,抓住要點,把握規則,形成技能,再通過多種形式的培養,對小組長們委以重任,相信這些“小老師”們必將會帶領著他們的團隊勝利前進,也定會為我們的高效課堂添姿加彩。
第三步、注意細節——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各小組根據每個成員的特性,給每一個小組成員分一個任務,可以毛遂自薦,也可以推選。在小組內設組長、副組長、記錄員、檢查員、回報員、衛生員各一名,讓每個組員都負有責任和使命,使小組中的每個人感受到一種歸屬感,這樣人人都有為小組學習和組間競爭出力的責任心,才會不斷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小組能夠更好地去完成任務。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我要干什么,怎樣去干,怎樣才能干得更好)要個人先拿意見,再集思廣益,從而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明白:我是這個小組的主人,我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人都平等,人人都被這個小組需要,人人都是主人。使小組內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受監督,事事有評價。使每一個學生認識到:一個小組是一個團隊,這個小組不僅是學習小組還是生活小組、監督小組、互助小組,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恥俱恥的關系。細節決定成敗。行政組長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要協助本組的學科組長對每個組員進行培訓,使組員明確在對學、互學、展示等環節中,如何站位、如何展示、如何質疑與評價......要求組員在小組內對學、互學時,聲音不能過大,以免影響他人學習;大展示(班內合探時),聲音要洪亮,肢體語言應該配合語言表達等等細節。
如此三步,自上而下的對學習小組進行優化建設和完善,一個“沒有圍墻的小班化”就形成了。只要我們各位教師潛心研究,扎實實施,本著“簡簡單單去教書,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原則,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完善,相信一個高效學習動車組必將打造成功,為實現高效課堂助力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