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富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能使學生成為認知的主體,從而掌握數學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建構的是可以應用的靈活的知識,而不是呆板的書本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探索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培養;實踐能力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后期的深化和發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準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遵照《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緊扣教材重點、難點,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他們在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并用于實踐。
一、搭建合作平臺,激發求知欲
小學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180度時,首先讓學生自做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然后讓學生用量角器來量,學生都量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為了讓同學們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否為180度,我讓學生把三角形另兩個角剪下,使3個角拼成一個平角,通過反復實驗,得出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師生共同建構,一起參加活動,能產生積極、活潑的課堂氛圍。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時時處處有數學。通過學生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能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新課開始,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觸及學生的情緒領域,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在內部情感的驅動下產生學習興趣。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我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報紙、廣播、電視中有關百分數的信息,上課開始即以采訪新聞發布會的形式由學生發布摘錄的信息:“我國目前共發射N顆返回式衛星,回收率百分之一百”;“今年棉花豐收已成定局,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十以上”;“改革開放使我國城鎮居民實際消費水平每年提高百分之五點四”……使學生感受到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百分數,激發了學生學好這一部分知識的愿望。我在進行“圓柱的體積”教學時,先復習了長方形、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再引導學生溝通了這兩種形體在體積計算上的共同之處——都可以用底面積乘以高來計算。這時我拿出圓柱體讓學生想象圓柱的體積應怎樣求,學生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即由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用底面積乘以高來計算想到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底面積乘以高來求。在新課引入中,我還采用講故事、猜一猜等形式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三、動手操作實踐,獲得成功體驗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活動有利于發揮學生個體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使他們自己發現、獲取知識,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給同學們三十秒,在一個圓內畫直徑比賽。時間到了,有的畫了幾條,有的十幾條。我又給了三十秒,有的學生就畫了幾十條。我問同學們: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你能畫多少條?這時同學們停下筆,大聲告訴我:“圓有無數條直徑?!边@樣學生在動手操作實踐中,自然而然地獲取了所學知識。在教學中,我還應用分類講解,讓學生有序訓練。
可以說,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了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達到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我們常說,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僅在于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也不在于他們能解答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看他們能否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思維方式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形成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教師不僅要注意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總之,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選擇的素材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能提供充分展開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步澤.淺談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1.04.
[2] 劉守新.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J].中國教師.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