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波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新課標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成了判斷課堂教學效果是否有效的檢驗標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對初中體育教學而言,教師是否認真對待學生,學生是否認真學習以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否默契,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是是否體現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體育;實效性;探索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就要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成為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健康聯系在一起,正確地理解、掌握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不僅能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還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指的是通過體育教學,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運動技能以及對社會的適應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筆者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
一、制約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分析
長期以來,初中體育在各學科中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不被重視,效率低下等。那么,制約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因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運動技能教學。在很多中學里,體育課就意味著學生可以自由玩耍。教師只是負責監管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注意安全,完全忽視了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傳授。事實上,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傳授是整節課的靈魂與精髓,應該貫穿在整個體育課堂中。如果教師忽略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那么就會阻礙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也不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教師要關注技能教學,使學生體驗到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后所獲得的愉悅心情。
2、片面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少體育教師認為,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一點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來無可厚非,可是如果片面強調興趣而不重視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也是錯誤的。在這樣的思想認識下,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出現了學生自由玩耍,教師不加理會的局面。這樣的體育教學雖然受到某些學生的喜歡,可是卻沒有完成任何的教學目標,這樣的課堂屬于無效課堂。
3、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少體育教師忽視了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只是一味追求學生的好評,不重視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更不要談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了。為了讓學生高興,體育教師允許學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時間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任何的提高,教學內容基本為零,課堂有效性成為空談。
4、忽視方法設計。有不少體育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也不注意教學過程的連貫性與系統性。他們把體育教學目的簡單地理解為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動作要領。
二、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探索
1、 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提高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有效性。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掌控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學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受到教師教學理念的影響。
2、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要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充分的有效的啟迪,這樣學生才會有林林總總的想法和創意,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創新的萌芽才能有機會成長,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3、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課的興趣。要想提高體育課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在充分研究學生基礎之上設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其產生興趣之后,才會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教師要注意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適當借助于教學工具。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示范動作要領,還要用適合學生的語言講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
4、教學內容要具備科學性。教師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不能對其安排難度過大或者過小的教學內容,否則,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此外,教師還要看到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特特征的鮮活個體,學生之間具有較大差異性,一定要照顧到所有學生,使其都有所提高和發展。教學內容要具備創造性。體育教師要注意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5、增強對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視程度。體育教師一定要加強對運動技能的教學,尤其要重視動作要領的教授。體育教學中的動作要領是在體育運動發展演變過程中,由體育研究者總結出來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指導性非常強。因此體育教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動作要領準確表達給學生。學生在充分理解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就會更熟練、更準確地完成各項體育動作。
6、大膽創新,整合器材和場地。場地和器材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有作用,隨著學校的發展體育場地和器材的不斷豐富,現在我們的體育課內容豐富起來了。學生對場地、器材有了興趣,必然會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補了學生體育器材的空白,如飛盤、輪滑等,同時器材的改進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有效性,如軟式排球。
總之,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體育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廣泛參與,使器材和場地的利用率高,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岳江瑞.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3.61.
[2] 蘇云英.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實效性的探索[J].新課程學習.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