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桃 何偉棟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學
教育要適應當今知識經濟,要改革、要發展,其中更新教育觀念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處于核心地位。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是創新精神的基礎和創新能力的核心。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學生必須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語文學科的功能是多維的、綜合性的,它包含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兩大基本功能。特別是由于語言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了語文學科發展創新思維的獨特優勢。
一、巧設疑難,激發思維
“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展現和提升自己的智慧。”(選自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在理解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去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教學《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我考慮到農村小學生對網絡知識了解較少,在學習時一定會提出:電腦網絡到底是什么呢?網絡有什么用處?真的有這么神奇等問題。我就演示、講解、質疑,這不僅加深了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疑問中去反思、創新,從而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和中心思想。
二、提倡自主,促進創新
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享受: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文章內容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藝術與思想的結晶。
在教學《頤和園》一文時,我一出示頤和園的幾幅優美風景畫,學生們立刻就被畫面所吸引,我順勢利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文章中選出相對應的段落去朗讀,從中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頤和園迷人的景色。學生們勁頭十足,情緒飽滿,熱情高漲。本文要求學生可選擇喜歡段落背誦,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我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朗誦比賽、我是小導游等多種形式教學,讓學生在品味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中,熟悉和理解文章內容,以此提高他們的背誦效果。
三、解放學生,發揮潛能
解放學生的口,就是使學生去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讓他們的想象力自由發揮。多給學生說的機會:教師要精講,把說的機會留給學生,從而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解放學生的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善于動手,勤于動手。不僅要求學生會寫字,還要把字寫正確、寫美觀,通過動手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能力。
解放學生的腦,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體會克服困難后的愉悅,感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大膽思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勇于創新精神。
四、創設佳境,發展創新
利用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的知識和真切的體驗。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文時,我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陶罐和鐵罐角色去朗讀課文,使他們在朗讀中深刻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忍讓,以此讓他們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創造的快樂。
教師要善于創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討論,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見解。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在教《長城》這課時,我就和學生一起找了幾幅雄偉壯觀的長城風光圖,先讓學生通過視覺欣賞長城的高大堅固。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學掛圖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情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教學情境。而后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學掛圖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課文講解,讓學生在如詩如畫的情景中,領悟文章的主旨,從而使他們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共鳴。
五、內外延伸,拓展空間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課本以外的生活培養是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源頭活水。教師應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博大的知識領域里,為學生的認知、語言、思維、情感等活動,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例如組織學生出去踏青,組織學生舉行“故事會”等方式。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膽量,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為以后的作文教學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創新的思維習慣,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利用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安成功.淺談用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西部,2010.01.
[3] 毛勇海.開展有效訓練,發展多向思維[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40.
[4] 王方秀.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J].才智,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