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君
摘 要:紫砂壺追求的是形式美,其創作理念是感性形象與人的內心的高度統一。理念作為最高的真實,在人的內心世界體現為美的形象,社會和歷史把美沉積在人的心中,進而在豐富多彩的欣賞和創造中,產生新的審美形式。
關鍵詞:理念;審美;感性
1 前言
美就其本義而言,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美的產生可以歸結為理念的萌發或頓悟,通過某種感性形式去效法自然、規范自然,從而達到精神內容與物質形式的契合,由此,認識到感性形象也就同時認識到它所顯現的理念。
紫砂壺追求的是形式美,其創作理念具有感性形象與人的內心高度統一的特點。理念作為最高的真實,在人的心理世界體現為美的形象,而社會和歷史又把美沉積在人的心中,進而在豐富多彩的欣賞和創造中,產生新的審美形式。
紫砂泰斗顧景舟的幾何型提璧壺是由璧的形狀演變過來的。璧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平圓形,中央有孔,一般作為禮器、裝飾或掛件用。此壺吸收了傳統執壺的組合形式,保留了璧的平、圓、正、潤的高貴氣質。其肩、肚、足三個過段分別外張、內收。外張的變化近似柱礎,挺拔,給人以莊重、文靜、飽滿、流暢、柔和的感覺。壺的提梁由身筒直璧向上延伸,略帶弧形,所構成的虛空間寓方于圓,寓圓于方,與整個壺體非常諧調,虛實處理妥貼,顯得敦樸、舒展而靈秀。壺的輪廓周正,富有神韻,造型完美,具有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
2 傳統紫壺造型的象征意義
自然形類茶壺的造型,是對自然物體感性認識的模仿和具象,大多表示祈望和吉祥。“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顯然帶有精神意義。
清代邵大亨的“魚化龍”,至今仍有壺家運用各種形式模仿。其壺體浮雕鯉魚、蛟龍和波濤,并用6條S形線回旋組合;壺把琢龍尾翻轉狀;壺嘴、壺蓋分別飾以云紋和伸縮自如的龍頭。斟茶時龍舌向下伸出,寓意鯉魚化龍,前程無量。另有一種石榴多子壺,以菱角為把手,蓮藕為嘴,冬菇為蓋,并在石榴構成的壺體外貼飾荔枝、白果、紅棗、瓜子等果品,寓意多子多孫,家運昌隆。
魚樂壺按“年年有余”之意構想制作,其美學特征是細膩、生動、歡快、靈轉,充盈著勃勃生機。
魚諧音“馀”,即將抽象的意念具象化,生動而又深刻地展示人們對富裕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
“五牛圖組壺”的五把壺,分別以形態不一的牛首為流,牛尾為把,各式壺蓋與壺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其中“牧歸壺”的壺鈕塑成牧童,手持牧笛橫吹,憨態可掬,頗有玩味。“五牛圖組壺”較好地把握視覺效果,使作品充滿田園牧歌式的情趣,是中國傳統美學觀念的一種表現。
自然仿生型類茶壺的另一工藝手法是在幾何型壺的身筒上選擇恰當部位,用浮雕或透雕等形式,把某種典型形象附貼上去,并把這種形象的合理部份捏塑為壺嘴、壺把和壺鈕。
樂天壺即是運用這一工藝作法的典型之作,其圓形壺蓋,飾以彌勒浮雕頭像起到蓋鈕合一的作用;壺身綴以壽字花紋,以表露佛家的風神瀟灑,充分體現茶禪一體,益壽延年之意。
彌勒佛呈歡喜相,他的笑是大智慧的笑,是普渡眾生的笑,正如弘一大師聯云:“平等觀諸法,其心無所染,慈光照十方,為眾作歸依”。他啟發人們超越自我,得到精神解放,內心一片澄明。
樂天壺意簡形具,獨得于象外,其創作理念所取得的不僅是形態學上的意義,更具有心理學上的含義。它的造型樣式構成的精神格局,烘托出“神體”和“神性”的燦爛光輝,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3 結語
紫砂壺藝,貴在神工巧奪,所謂“主觀情思妙合造化之變”,就是這一意思。人的審美形式紛繁多樣,作者的創作理念多姿多彩,紫砂壺藝只是其中一種,它是空間的、造型的、訴諸視覺的。當然,其品茗的功能也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