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萌 高連廷 魯藝 姜曉雨
摘要:二手市場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且日益壯大,是專門從事舊貨交易的市場。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與傳統的二手商品交易良好融合。基于闡述校園二手商品市場現狀與建立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可行性,構建了校園二手交易平臺的運營模式,并分析了其存在信息不真實、信息不對稱、知名度不高等問題,以此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可行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7-0127-03
一、校園二手商品市場現狀
大學生作為特殊消費群體,區別于社會上其他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大學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熱衷于對潮流時尚的追求,消費需求旺盛,從而產生大量閑置二手商品;另一方面,大學生經濟上未獨立,其生活費大多來源于父母的資金支持。超前的消費理念和滯后的消費能力,造成大學生閑置物品的累積和資金的短缺。為分析大學生閑置物品情況,筆者對北方某理工科高校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計。
(一)持閑置物品性別比例
據統計,女生較男生堆積的閑置物品更多,約70%女學生存在各類閑置物品堆積現象(如圖1)。
(二)閑置物品種類
在各類閑置物品中,書本和服飾所占比重最大。除此之外,男生在電子產品方面所占比重較大,女生在生活用品方面所占比重較大(如圖2、圖3)。由此可見,大學生的閑置物品種類與性別和興趣愛好關聯較大。
(三)閑置物品處理方法
面對閑置商品的堆積,僅有7%的學生選擇賣掉,而93%的學生無法妥善處置,可見發展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必要性。
二、校園二手商品交易網絡平臺可行性分析
(一)市場可行性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進行商品交易已十分普遍,基礎環境的成熟與消費需求的增長助推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不斷發展與完善。目前,類似58同城、趕集網、亞馬遜等二手商品交易網站種類繁多,但缺少專門為校內大學生服務的電商服務平臺。
大學生常會對某類物品具有臨時需求,為短期使用而去購買,但經濟水平有限,趨于購買二手商品。同時,同校學生彼此信任度較高,加上大學生具有相似的消費需求與共同的生活環境,且大多數交易物品具有一致性(如書籍、交通工具、體育用品等),二手商品買賣、租借項目易于在校園內推行。
(二)經濟可行性分析
1.服務對象
二手交易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具有收入低、消費方式多樣化、消費需求較高的共性。學生人數、交易意愿與交易需求構成了大學生二手交易市場。大學生對校內二手物品尤其是對書籍、電子產品及體育用品異常關注,交易需求較大。
2.校園資源
校內二手交易市場廣闊,每年都有畢業生和新生的更替。畢業生留下大量閑置物品,新生在入學時可從其手中購買到所需的生活品與學習工具。為方便學生,以往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在指定地點進行舊貨交易,但無法完全滿足學生交易需求。
3.平臺優勢
在創建高校二手交易平臺中,會遇到被其他普通二手商品店替代的問題。校園二手交易平臺作為專業的交易樞紐,在定位、銷售方式、服務、管理等方面均優于普通二手商品店,并提倡資源優化配置,滿足高校學生需求,推出商品買賣、商品租賃等個性化服務,由大學生進行管理,能夠把握時尚動態,市場地位得到保障。
三、校園二手交易平臺的設計與運營模式構想
(一)運營模式
由于此交易平臺的主要用戶群是各高校在校大學生,因此在設計初期,可將簡單、方便、應用廣泛的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交易平臺,學生將自己欲進行二手商品交易的物品送至校園實體店,由校園實體店進行統一收集,將出租、售賣商品進行分類登記管理并將商品信息上傳至公眾平臺,由公眾平臺將商品信息推送給學生用戶,學生可通過公眾平臺查詢商品信息,從而實現在線或去實體店購買二手商品,具體運營流程簡介如圖5所示。
1.學生將交易物品送至校園實體店;
2.校園實體店將物品信息分類歸納后發送到公眾平臺;
3.公眾平臺推送信息至各位用戶;
4.用戶可選擇在公眾平臺上在線購買二手商品;
5.用戶也可通過平臺推送的消息了解相關信息后,在校園實體店進行二手商品的購買或租賃;
6.選擇在線購買的用戶,有專門人員送貨,實現“門對門”服務;選擇在實體店交易的用戶,直接從店里取走心儀的物品。
(二)功能模塊設置
1.信息收集模塊
學生將自己欲出售的二手商品統一送至校內實體店,并進行出售人和出售商品的具體信息登記;將欲出租的二手商品進行出租人和出租商品的信息登記。
2.二手商品整理模塊
將大學生的閑置物品大致分為四類:書籍、生活用品、電子產品、體育用品,并添加了 “無償捐贈”特色模塊。
(1)書籍:將賣家委托的書籍進行整理和分類,先按各個學院需要的書籍進行分類,然后按照各年級的需要進行細分。
(2)生活用品:主要為自行車、臺燈、衣架、儲物箱、化妝用品等,逐漸向其他生活用品如棉被、涼席等拓展。
(3)電子產品:主要為耳機、電腦及其配件(如鍵盤)等。
(4)體育用品:主要為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籃球、網球等。
(5)無償捐贈:以學生個人名義向需要幫助的學生個人或群體進行愛心捐贈。
3.發布模塊
通過后臺人員對店內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篩選、歸類后在平臺以推送消息的方式向學生發布,公眾平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四、構建校園二手交易平臺中的相關問題及對策
(一)信息不真實
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交易雙方或一方有意隱瞞身份或信息不真實等問題,因此應保證交易雙方信息的真實性與完善,雙方可出示學生證等可證明自己身份的有效證件來確保交易的安全性。
(二)信息不對稱
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交易雙方的交易時間、交易地點、交易金額等信息不對稱問題,無法準確掌握雙方交易信息。因此可設立固定交易地點,以門店的形式,登記供應者要售賣或租賃的商品及交易金額等具體信息,確定交易有效時限。
(三)知名度不高
平臺運營初期,可能出現校園內知名度不高、使用人數較少的問題。因此可以在校園內進行有效的宣傳推廣,深入學生宿舍,發放宣傳傳單;也可進行網上宣傳、張貼海報以及同學間的口頭宣傳;或采用當下流行的在人群聚集處進行掃二維碼關注贈送小禮品的宣傳手段。
[參考文獻]
[1]金鵬.二手貨市場的發展前景分析[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3(10).
[2]劉晶,兆晶.校園二手網交易平臺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2(5).
[3]何凱,辛怡俐.構建高校二手交易平臺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6).
[4]張慶環.我國同城電子商務的發展機遇及前景[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6).
[5]李奕,王少華.論校園二手交易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9(15).
[6]韓勇.基于高職園區的二手商品交易網站可行性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23).
[7]翟兆菁,王小帆.校園電子商務的需求調查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5(S1).
[8]蘇玉華,榮玉苓.大學校園二手貨交易市場調查分析——以賀州學院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5(18).
(責任編輯:董博雯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