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慶
【摘 要】本課題嘗試通過對生命及生命教育內涵的解讀,借鑒國內外生命教育的實踐經驗,分析四川石油學校教育的現實情況,提出以生命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使每個學生學習到有關“生死”的內容,設計出生命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有效途徑,作為今后開展生命教育的參考。
【關鍵詞】四川石油學校 生命教育 基本內容 有效途徑
一、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整合了過去單純強調“以社會為本”或“以人為本”的兩種教育觀點,提出教育既要滿足社會的需要,又要實現人的價值,其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在生理、心理、悟性、靈性上全面均衡發展。其內涵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生命本質層面,認識生命的本質,從而珍愛生命;二是生命態度層面,使學生坦然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培育健康的生命態度;三是生命意義層面,使個體健康快樂生活的同時,實現人生理想,體現社會價值。
二、四川石油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現實訴求
為了解四川石油學校學生對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認識,初步測試生命教育對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死亡態度的影響效果,課題組在四川石油學校在校學生中開展了前測、課程實驗、后測。從這次生命教育實驗的經過和結果匯總來看,四川石油學校學生的生命教育基礎較為薄弱,對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認識比較有限,有迫切的愿望提高自我的整體生活品質和生命歸屬感,促進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世界的和諧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四川石油學校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和有效途徑進行認真研究。
三、四川石油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
生命教育基本內容的最終目標: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喜悅與可貴,體驗生命的意義,提升生活內涵和品質。當前目標:了解生死,輔導悲傷,防范自殺,愛惜生命,培養學生愛護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態度,并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根據以上研究,對四川石油學校生命教育設計五個單元,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認識生命”:使學生了解人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生命從何而來,如何誕生,生理發展過程,衰老與死亡,認識到生命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到死亡是一件自然客觀、必須面對的事情。
第二單元“體會生命”: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美好,和風細雨、春花秋月、美食美景……無不是生命的恩賜,生命如此可貴,應該珍惜與尊重生命。
第三單元“接受生命”:使學生正確認識生命中負面的事物,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疾病與災難,挫折與失落等,體驗負面情緒,接受自己的情緒反應,學會以正確的方式發泄不滿,積極尋求幫助。教給學生自救知識,在自然災害、疾病、意外傷害等情況下進行自我保護。
第四單元“自我與社會”:了解個體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學會尊重他人,交流溝通,懂得人與人之間互助的重要性,成為社會的一分子。
第五單元“生命價值”:使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發掘自身長處,學會自尊自信,了解自我潛能,規劃自身職業生涯,在社會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
五個單元從認識生命、體驗生命、接受生命,到認識自我與他人,發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最終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各單元之間邏輯關系嚴密,由內到外,由知到行,循序漸進,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四、四川石油學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從學校整體層面積極推動生命教育的開展
一是完善教學管理體制;二是建立生命教育指導中心;三是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學術研究。
(二)激發教師和班主任的關愛情懷
教師要增強自己的生命意識,對自己的生命充滿熱忱,以身作則來感染學生,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班主任要經常和學生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人際關系、未來打算等各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舒緩學生心理。
(三)設立生命教育課程,并在其他專業課程中進行生命教育滲透
1.設立生命教育正式課程。以所設計的五個單元開展生命教育正式課程,將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系統、完整地呈現出來。
2.在其他專業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1)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進而重視、珍惜生命;(2)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培育健康的生命態度;(3)加強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培養健全人格。同時,把石油生產的HSE管理理念和知識融入各學科教學中去,培養安全意識,規范安全行為。
(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命,豐富生存感受,培養生命情感
如開展生產現場實訓、拓展訓練、生存訓練等,使學生體驗苦難,習得生存技能和耐挫品格;參加扶貧助困、公益活動等,感受社會生活的責任,學會關愛他人,體驗施予的價值感;參觀德育基地,如名人故居、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珍惜和愛護生命;參觀看守所、戒毒所或預防艾滋病展覽等,樹立法律意識,增強防范意識,維護生命尊嚴;組織終極狀態教育活動,如參加臨終關懷活動,參觀敬老院、喪葬禮儀等,促使學生反思人生,正視死亡,樹立科學的死亡觀。
五、結論
四川石油學校學生是石油事業的接班人,未來的石油事業要由他們去開創,祖國的宏偉藍圖要他們去描繪和建設,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具備健康向上的生命。本課題通過研究具有四川石油學校特色的生命教育基本內容和有效途徑,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實現生命價值,從而使自己生活更幸福,也使別人生活更幸福,使社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6.
[2]梅萍,林更茂.當代青年生命意義的困惑與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2006(01):73-76.
[3]肖川.生命教育:為幸福人生奠基[J].人民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