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勝 盧磊 尚振江
摘要 結合新疆尼勒克縣特色林果業產業技術需求調研報告,介紹了尼勒克縣林果業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尼勒克縣林果業發展的具體技術需求,以期為尼勒克縣林果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特色林果業;現狀;問題;技術需求;新疆尼勒克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339-02
尼勒克縣位于新疆西北部,在中天山西段,處伊犁河上游,屬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偏遠山區縣。東經國道217線至獨山子,距烏魯木齊516 km,西距伊寧市112 km。截至2012年底,尼勒克縣轄10個鄉1個鎮2個場,總面積1.03萬km2,總人口18.69萬人,由漢、哈、維、回、蒙等32個民族構成,少數民族13.82萬人,占總人口的73.98%,2015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1 582元。尼勒克縣四周高山環繞,峽谷遍布,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屬大陸性北溫帶氣候,日照時間長,光能資源豐富,晝夜溫差較大,降水量200~300 mm[1-3]。
2016年1月27—29日,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伊犁綜合試驗站組織專家赴國家級貧困縣——尼勒克縣對政府主管部門、技術推廣部門人員、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面對面進行座談和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形成新疆尼勒克縣特色林果業產業技術需求調研報告。
1 林果業現狀
1.1 種植現狀
截至2015年底,尼勒克縣林果業種植面積3 222.94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10.74%,其中:蘋果804.30 hm2,樹上干杏468.77 hm2,紅棗72.67 hm2,核桃163 hm2,野酸梅96.00 hm2,枸杞84.40 hm2,野山杏1 532.80 hm2;2015年掛果面積322.67 hm2,產量605 t,產值553.25萬元(表1)。
1.2 被調查果農基本情況
尼勒克縣現有林果業種植總戶數3 030戶,主要栽培的蘋果品種為富士,占85%,其次是嘎啦、金冠和寒富蘋果。從隨機調查的果農年齡結構來看,50歲以上人群占主導地位,達55.56%,從業人員老齡化明顯。從被調查果農受教育程度來看,接受小學及初中的占38.89%,大專及以上的占22.22%。從果農家庭擁有的勞動力來看,只有1個勞動力的占33.33%,擁有2個勞動力的占38.89%,家庭勞動力數量偏少。被調查種植戶的基本情況見圖1~3。果農果園種植面積情況見圖4。
1.3 保鮮庫建設情況
尼勒克縣現有保鮮庫2 600 m3,其中在2014年加哈鄉建成保鮮庫1座,400 m3;尼勒克馬場林果示范園建成保鮮庫1座,2 000 m3;尼勒克鎮個體戶自建保鮮庫1座,200 m3。
1.4 林果合作社情況
尼勒克縣現有林果業合作社4個,覆蓋面積240 hm2。其中加哈鄉2個,分別是林豐樹上干杏合作社和沈光學樹上干杏合作社,面積160 hm2;烏贊鄉1個,為枸杞種植合作社,面積53.33 hm2;胡吉爾臺鄉1個,為吉穰山杏種植合作社,面積26.67 hm2。
1.5 品牌商標建設情況
尼勒克縣現有2個特色林果商標,分別為“天山美杏”和“梅寶康小漿果”。
1.6 林果科技隊伍情況
尼勒克縣林業局下轄1個林業站,鄉鎮場共有13個基層林業站,林業科技隊伍20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有2人,中級的6人,初級12人。其中69%的并不是學經濟林專業的,而即使是經濟林專業的也存在知識老化不適應現代林果業發展要求,技術力量極為薄弱[4-5]。
2 存在的問題
2.1 林果業受低溫凍害制約,發展緩慢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中國天山山脈西部,三面環山,易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呈現出春季不同程度的短期低溫災害。而尼勒克縣就位于伊犁河谷東部區域,經常出現倒春寒危害,造成全縣林果業總體發展緩慢。
2.2 廣種薄收,林果業增收效果不明顯
從對尼勒克縣果農種植果園調查情況來看,果農承包果園面積過大,戶均擁有果園面積達8.88 hm2,但由于種植技術落后,機械化水平低,管理粗放,難以發揮規?;б?,林果業為農牧民增收僅有39元,廣種薄收。
2.3 水利設施不完善,林果種植缺水嚴重
尼勒克縣大部分果樹栽植在旱田上,灌溉設施不完善,條件差。
2.4 蘋果等果樹栽培技術落后,資金投入不足
全縣蘋果栽培依然采用喬化栽培模式,資金投入不足且依靠銀行貸款維持果樹生產現象普遍,樹體整形修剪不到位,土肥水、病蟲害管理跟不上,存在果樹當楊樹管理的現象。
2.5 果品冷藏保鮮庫不足,加工落后
尼勒克縣現有果品保鮮庫2 600 m3,庫容量不足。產量較大的樹上干杏還采用自然陰干的傳統辦法,損失大,品相差,商品率下降。
2.6 林果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科技支撐力量薄弱
全縣雖然有20人的林果業技術隊伍,但大部分非經濟林專業,專業不對口,而最基層的鄉鎮林業站則沒有經濟林專業的技術人員。
3 具體技術需求
3.1 缺乏特色林果品種栽培區域布局規劃
由于氣候自然環境差異性,特別是不規律的低溫凍害、倒春寒,全縣并不是所有區域均適合發展林果業,不同樹種種植區域也有所不同,14.8%的被調查者希望林業科研部門提出不同樹種適宜栽培區域布局,做到適地適樹。
3.2 蘋果砧木及品種選擇技術水平亟待提升
由于尼勒克縣大部分果農在具有鹽堿化的土地上進行蘋果栽培,如不慎重選擇抗鹽堿砧木,則極易導致蘋果樹體黃化。目前,果農及種植大戶對適宜本區域的砧木及栽培品種不清楚,不了解哪些砧木適宜本地區種植,哪些品種較抗寒,15.2%的被調查者希望科研部門擴大區試范圍,將尼勒克縣作為重點區試點在主要林果鄉設置試驗點,為各鄉鎮場選擇適宜砧木及栽培品種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3.3 缺乏林果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
接近56.5%的被調查者希望林果專家能從解決果農實際問題出發,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果農生產,尤其是果農技術薄弱的病蟲害防治、老果園改造、肥水管理等方面。
3.4 林果產銷信息平臺亟須建立
49.7%的被調查者認為尼勒縣的林果業已部分進入效益年,由于果農信息閉塞,希望政府盡快建立林果產銷信息平臺,能夠及時為果農提供種植信息、林果主要消費人群及銷售信息,確保林果產品生產出來后順利進入市場。
3.5 果農和政府渴望通過政策性保險化解特色林果生產風險
特色林果業是一項易受自然災害和有害生物危害的產業,客觀上需要建立完善保險參與的風險管理保障體系。從調研情況看,尼勒克縣林業主管部門、果農和農業合作社均迫切要求將尼勒克縣作為開展政策性特色林果業保險的試點,以便于參加政策性特色林果業保險以化解特色林果生產風險。
3.6 省力化樹形及其配套栽培技術有待研發與推廣
全部被調查者均希望實行省力化栽培,包括省力化樹形、機械化施肥打藥、果園機械采收等,亟須建立蘋果省力化栽培示范園。
3.7 亟須增強基層林果業技術支撐力量
60%的被調查者認為尼勒克縣林果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科技支撐能力弱,雖然目前有20人的技術隊伍,但大部分不是經濟林專業的,專業不對路,即使是經濟林專業的技術員也存在所學技術跟不上現代林果業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對于鄉鎮林業站則基本沒有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
3.8 希望加大對野生果樹的研究開發力度,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尼勒克縣有許多野生果樹資源,如沙棘、野酸梅等,10.5%的受訪者希望科研部門加大對野生果樹的研發,形成地理標志性產品,將資源優勢的品種轉化為具有地緣優勢的經濟產品。
3.9 迫切需要從技術層面解決倒春寒危害果樹問題
受伊犁河谷氣候的影響,尼勒克縣不規律地出現倒春寒氣候,使林果業出現減產或絕產,甚至使部分品種的經濟林樹木凍死。60%的被調查者希望能通過技術手段預防、規避倒春寒的危害。
3.10 亟須提高林果業財政資金補貼額度
盡管尼勒克縣已經制定并出臺了種植特色林果業補助政策,對新栽林果業保存率達到85%以上的由縣財政一次性給予種苗1 650元/hm2、圍欄1 500元/hm2的補助。但90%的被調查者年初通過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銀行機構貸款,年末還貸款,導致普遍對果園管理的資金投入不足,對果樹栽植后基本沒有投入資金,水、肥、病蟲害管理跟不上,存在果樹當作楊樹管理的現象。
3.11 林果深加工技術匱乏
65%的受訪者認為尼勒克縣目前尚無1家涉林龍頭企業,林果品深加工技術落后,如樹上干杏主要是自然陰干,損失大,品相差,缺乏競爭優勢,阻礙著林果業的大規模發展。
3.12 亟須創新本地區退耕還林政策,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尼勒克縣早期實施的退耕還林政策主要種植楊樹,而楊樹屬于深根性高大喬木樹種,管護周期很長,特別是土層厚度不足,供水供肥緊缺,將嚴重影響楊樹的生長。同時,楊樹木材現處于低迷狀態,收益甚微,甚至入不敷出。而由于投入不足以及較高的管護成本,其結果是難以持續。65.5%的被調查者均希望有相關政策允許將退耕還林中經濟價值較低的楊樹更換為抗旱且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如樹上干杏、野酸梅等。
4 參考文獻
[1] 鄭麗金.關于阿克蘇地區發展特色林果業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4):154-155.
[2] 瑪伊熱姆古麗·依明,孜比布拉·司馬義,周玄德.發展特色林果業對克州經濟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3(3):234-235.
[3] 霍彬.加快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的對策探討[J].對外經貿,2012(4):81-82.
[4] 俞言琳.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高峰論壇簽約4.8億元[J].新疆林業,2009(5):18.
[5] 孫蘭鳳.關于新疆特色林果業自主創新的對策建議[J].新疆社會科學,2008(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