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超然
摘 要:在當今不斷發展的社會中,合作與競爭是兩個互利共贏的方面。在這樣的前提下,幼兒的學前教育則顯得十分重要,其中對于幼兒的合作行為在此當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幼兒合作行為的很大一部分都體現在幼兒的區角活動中,在這當中愉快的游戲氛圍能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到合作行為所帶來的樂趣,同時也為幼兒的下一步成長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班;區角活動;合作行為
一、觀察區角活動中的合作行為
對幼兒在園內的日常生活進行觀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后可以得出,有些幼兒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比較差,還有些幼兒比較特立、獨行,完全不喜歡和他人在一起,因此我們通過這些觀察需要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進而從觀察中也得出小班幼兒區角活動中合作行為的當前狀況。
目前,幼兒園都會利用區角活動開展教學活動。開展有效的區角活動能更好地讓幼兒去實現自身的探索性、創造性、合作能力等等,而且幼兒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所以,要針對小班幼兒的身心狀況來開展區角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意識,進而讓幼兒能夠盡快融入當今社會中去。
二、進一步了解和改善區角活動中的合作行為
根據前期的觀察發現小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合作行為是尤為重要的,在今后如何才能進一步了解和改善區角活動中的合作行為,分析出以下幾點:
(一)幼兒自身原因
幼兒男、女性別方面。一般大家普遍認為,男孩子勇敢、剛硬、做事情果斷;女孩子則是柔弱、恬靜、溫柔。因此在教育上有著明顯的區分,教師會習慣性地按照性別來開展區角活動,這樣就會進一步造成在性別上的合作行為的差異,從而使女孩在區角活動中發生合作行為幾率比較大,男孩則相反。
再從幼兒的性格上來說,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可以得出,有些幼兒本身就比較獨立,性格內向,有些幼兒性格開朗,喜歡與人交往,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性格開朗的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發生合作行為的幾率比較大。例如,在一次活動中,小亮在搭積木,而且還把大部分積木都搶了過來,一直也拼不好,在這時小紅就想去幫忙,于是就去找小亮說:“我們一起玩吧,我來幫你。”小紅剛過去拿,小亮一把把她推開了,大聲喊道:“這是我的,不用你幫忙。”小紅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在這個例子中,小亮是個獨立的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和別人分享,因而小亮自身的合作行為存在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展開有效的區角活動來緩解這樣的事件。有的時候教師也要在活動中時刻注意性格外向的孩子,要更加投入熱情去引導他們,對比較內向孤單的孩子,就應該多去關心,在開展活動中適當地去給予指導,要更加的鼓勵他們,讓他們大膽地在課堂上發言,并給予肯定表揚。同時也要協同家長,帶著孩子多參加些社交活動,讓幼兒更加的自信、善于交往,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二)教師發揮的作用
小班幼兒對事物處于懵懂階段,對于好多事情都不知道,作為教育者而言自身要樹立好榜樣。對于幼兒來說,老師是至高無上的,進一步來說,教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一些日常生活。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幼兒的合作行為高度重視,為幼兒正確的合作行為引導正確方向。但教師畢竟是教師,有著自身的觀念,很大程度上都希望幼兒有紀律,認真聽講,發現不對的地方立刻叫停,但往往有時在錯誤地引導著孩子。例如,在一次區角活動美術課時,兩名幼兒在一起畫畫,于是老師就指責說:“為什么要畫在別人紙上。”孩子卻說:“我畫這個顏色,他畫那個顏色,這樣一起畫好看。”但老師嚴厲地說:“只能在自己紙上畫。”于是那個孩子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在這個活動中這樣批評也是沒有錯的,但是這會潛意識告訴孩子,自己干自己的,不能和他人合作,這樣將會阻礙的孩子合作行為,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和成長。
三、在區角活動中合作行為需給予正確指導
作為教師在幼兒活動的時候,有責任去觀察了解每一名幼兒,要在活動中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和指引,要融入幼兒中去,更好地去幫助幼兒。小班的幼兒因為年齡小對合作關系是處于迷茫狀態的,不過對于小伙伴、朋友還是有些認知,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我們可以扮演些角色或者跟他們一起玩游戲,再或者問一下幼兒,今天跟哪個小朋友玩了,開不開心等等,這樣能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指引,從而認識到什么是合作行為。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區角活動,在結構游戲中,可以試著讓幼兒搭建自己喜歡的建筑,這時把所有的建筑,像房子、車子等放在一起,一座小城市就建立起來了,經過這樣潛移默化地讓幼兒了解了什么是合作,下一步可以開展討論,談一談怎么樣進行合作才能更好的開展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到合作。
綜上所述,家長要時刻與幼兒園保持溝通,多多交流孩子的在家情況,家長也時刻了解孩子在園內的情況,這樣在雙方相互作用下,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更好的促進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合作行為,也能為園內開展下一段工作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扎桑.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行為的指導策略[J].西藏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