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琴
朗讀是英語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更是說好英語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英語,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聽覺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便于他們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因此,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朗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迫在眉睫。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與大家探討。
一、多法促讀,以趣為主
激起朗讀興趣是培養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關鍵所在。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專注力差,課堂上如果不能做到“以趣為主”,學生將會在單一的訓練中感到索然無味,進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在教學中,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激起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1. 范讀領路,以聲傳情。
由于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不同,必會導致朗讀水平存在差異,因此,朗讀時斷句、破句、毫無節奏感的現象也就隨之而來。教師美妙的范讀聲,以聲傳情,把學生的聽覺器官調動起來,讓學生對語言產生敏銳的感受,從而引發朗讀欲望。但教師須注意范讀的時機要把握好,同時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朗讀感受,切記不能讓學生機械地模仿。
2. 注重形式,加強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生性好動,喜歡爭強好勝的特點,積極運用游戲、情景、獎勵等手法,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在教學中,筆者針對重點句型,把內容進行分段處理,讓學生只讀其中的一個單詞或一個詞組,慢慢地由易到難、由少到多,層層遞進。這樣由師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學習形式,學生樂在其中。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句子,筆者就讓學生注視著筆者的口形,并與筆者同時讀,目的是看他們能否趕上老師的速度,讀得與老師一樣流利。當他們做到了與老師同時讀完整個句子時,心底的那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3. 以賽促讀,增強信心。
在教學中,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朗讀競賽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筆者在班級中設立了“英悅角”,每學期組織一次“最佳配音”活動。通過剪輯一段動畫視頻,讓學生給里面的人物或動物配音,然后由全班投票,評選出英語配音的“Super Star”,還將照片貼在“英悅角”里。這個活動非常有趣,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
二、悉心指導,養成習慣
由于學生英語學習缺乏真實的交際環境,因此,教師要在學生一開始接觸英語時,加強對小學生英語朗讀習慣的培養,使其能準確模仿,進而大膽開口。
1. 書聲瑯瑯,充分感知。
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也可嘗試小學語文“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朗讀機會,鼓勵多讀,大聲讀,在朗讀中感知,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形成良好的語感和語調。
2. 讀想隨行,助力理解。
要求學生在課堂中根據文本內容提出問題,并通過反復朗讀尋找答案。如,教師可多問“Why? How to read? Who can read better? Who want to try? Who want to show?”將文本內容的呈現,以朗讀指導為主線的方式來推進,無形中便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3. 讀中體悟,增強語感。
在英語對話、語篇或故事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了文本內容,能正確流利朗讀后,教師應該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來演繹。學生在朗讀中自我欣賞,領悟英語朗讀的方法,體會英語語言的美,進而增強語感。
三、強化訓練,提升技巧
在小學階段,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不管哪個年級的英語課堂,都要注重“讀”的訓練。
1. 教材為本,創設氛圍。
教材是學生朗讀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從教材入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朗讀訓練。新閩教版的小學英語內容豐富多彩,不僅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為我們的朗讀訓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 3 Food Part B時,在黑板上畫出了漂亮誘人的葡萄架,讓學生戴上小狐貍的頭飾,并以夸張朗讀的形式,把小狐貍想吃葡萄又吃不到的情景表演出來,要求學生讀得活、讀得像,和錄音一較高低。在表演與模仿中,學生不但領會了故事的含義,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語的朗讀能力,增強了語感。
2. 課外讀物,拓寬渠道。
單憑課本中的內容來進行朗讀訓練是有局限性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選擇一些節奏感強、趣味性濃、有豐富情景內涵的內容讓學生操練,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對于英文朗讀內容的選擇,可以是句型操練鮮明、易于上口的兒歌或繞口令,可以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可以是情節生動有趣、圖文并茂、人物個性突出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些優秀的范文。在每月一次的英語活動課上,筆者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來交流課外閱讀所獲得的學習成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英語朗讀的興趣。
3. 互幫互學,共同成長
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筆者將英語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學困生“結對子”,不管是課上還是課后,都對其進行輔導。對于朗讀能力一般的學生,同桌“互幫”提意見,時間長了,兩人的朗讀水平都有所提高。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捕捉到位并及時鼓勵,逐步培養他們對英語朗讀的熱愛。此外,采取小組合作朗讀也是一個好方法。每次課堂上,筆者都會抽查兩到三個小組來朗讀文本,并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點贊”。一學期下來,很多原來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的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了。
4. 巧用Chant,提高技巧。
在教學中,可將與文本內容相關的知識編成英文兒歌或韻詩,借此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這樣,不僅提高了趣味性,又拓展了課堂內容,一舉兩得。如,筆者在教學語音[i]時,就把發音為[i]的幾個單詞串聯在一起,再配上節奏感強的DJ音樂,學生邊讀邊敲節奏,氣氛很活躍。在朗朗上口的Chant中,學生進一步感受元音i在單詞中的發音,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這樣看似簡單的Chant,卻給教學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總之,英語朗讀教學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要明確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多探索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堅持朗讀、熱愛朗讀,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提高英語朗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唯有注重通過“讀”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英語課堂“活”起來,才能讓我們的英語課堂“讀”放光芒,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