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教育是培養國家人才的一個主要途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責任承擔者。因而在小學教育中,注重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避免無端耗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小學生智力和心理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對于數學這門邏輯性和思維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定力去學習它。數學是教育中的基礎性學科,它對學生思維邏輯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生活當中我們也是能夠遇到許多的數學問題。因而可以說教學生會學數學,從生活當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是有利于學生理性思維發展的。
一、做好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課前準備充分到位,課堂教學效率就高;反之,課堂教學效率就不理想。要把一堂課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有充分的課前準備,也就是要備課。我在備課中側重以下四點:一是熟悉教材。就是要對整個階段的教材編排有一個大致地了解;對自己所任教年級的教材有清楚的了解;對所教的單元教學目標、編排意圖、教學建議及所教的課的教學目標、概念及有關活動有明確的理解。二是了解學生。學生是學習主體,了解學生特點,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前,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三是材料準備。教師課前精心設計、選擇、提供的材料是探究式教學得以開展的根本;是學生參與實踐、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素養的活動材料;是課前準備的一個重要環節。四是知識儲備。課堂上為了能夠滿足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提問,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根據每課所講內容,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做出預測,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并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
二、科學安排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科學地安排教學的每個環節,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活動,把枯燥的數學課變為生動的學習課,把抽象的知識變為容易理解的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做好每堂課的導入工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導入的方法很多,但我們務必根據知識進行考慮。比如,我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用講故事方法導入,給學生講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用到創設懸念的方法導入,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求,抓住學生心理,造成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講“鐘表的認識”時,可以把實際生活引入課堂,給學生準備形式多樣的鐘表,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二是巧妙設計提問。在設計提問時,我們應該考慮到:(1)課堂提問設計要具有巧妙性。只有“巧”的課堂提問,才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生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首先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圓,有唱片、圓環、盤子等,然后提出問題:你們還見過哪些類似這樣的東西?圓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這幾個問題立即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2)課堂提問設計要具有啟發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學生。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那么學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使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們就會產生興趣,就會積極動腦思考。(3)課堂提問設計要具有挑戰化。在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答案和過程都表現出來,要為學生留有充分的活動、想象、交流的空間,給學生留有積極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機會,讓提問更具挑戰性。總之,越精彩的提問,越能培養、活躍學生的思維,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三是利用好多媒體輔助。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三、增強課后處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
能夠將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當中才算是學生對于知識有了很好的掌握。在此,我非常注重的幾個方面的做法:一是作業設計的巧妙。我常常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要求他們提前學習沒有教學的知識;二是布置的作業不是比數量多,而是比質量好,設計作業要突出重點,題型新穎的問題,學生容易出錯的題要多強化;三是批改作業要有特色。可以學生當堂自我批改,全班評定,可以小組評定,教師當堂巡回批改,在老師評定評價時,我常常會給畫笑臉,寫鼓勵的話等,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感覺。
參考文獻:
[1]付紅麗.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科技創新導報,2015(06):141-142.
[2]王朝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7):63.
[3]姜雪松.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B,2012(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