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源
在幼兒園工作的這二十多年里,我深深地體會到,班主任官雖不大,但事關重大,情系千萬家;事雖不多,但繁雜瑣碎,涉及吃喝拉撒。我們面對的角色不僅僅是幼兒,還有他們的家長,只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才能順利做好各項工作。下面我就將自己在班級家長工作中的做法及體會通過四個方面與大家做淺顯探析。
一、主動接待,真誠交流
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兒能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將為幼兒開展一日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能熱情地接待幼兒入園,也是增進師幼情感的良好途徑。每天早上,我都會面帶笑容站在教室門口主動地與幼兒互道“早上好”。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總結出幾個字,即:“摸”“抱”“看”。
1.所謂“摸”,就是幼兒來園時,我會主動摸摸孩子的頭并拉著孩子的小手走進教室,讓孩子感覺老師就像自己的媽媽一樣,有親切感。家長看到老師與孩子如此的親近,也會帶著好心情放心地離開。
2.“抱”,早晨接待幼兒時,對于個別情緒不穩(wěn)定的幼兒,當他的眼淚在眼眶不停地打轉,撅著小嘴不肯邁進教室,這時我就會將孩子抱進教室,貼貼孩子的小臉、給幼兒親切、安全的感覺。
3.“看”,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在接待幼兒入園時常用眼神與孩子們交流,我用真誠的、信任的眼光去看幼兒,他們會給我微微的一笑,這時候我心里暖烘烘的,因為孩子肯定了我這個朋友。
二、耐心傾聽主動承擔
由于教師和家長之間教育觀念、思考角度不同,常常會引發(fā)一些矛盾和沖突,使得家長情緒過激。在這種情況下,我從不急于辯解,而是先采取傾聽的方式,即使有時家長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我也總是耐心地聽家長說完,然后再向家長做出解釋。這樣冷靜處理的結果是令家長轉怒為喜,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解決了問題。
三、悉心育兒贏得尊重
幼兒的成長只靠老師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應該和家長形成合力,才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我班王××小朋友每天來園都要帶著奶嘴來,睡午覺的時候得咬著奶嘴兒,平時就拿在手里玩兒,誰要也要不下來,很不衛(wèi)生。每天在孩子上床睡午覺的時候,主班教師總要先將奶嘴消毒,用開水浸泡后,再給孩子,另一方面我們利用電話與家長溝通,給家長講含奶嘴對孩子牙齒有哪些危害,從健康的角度講也不衛(wèi)生。剛開始家長怕孩子適應不了,經(jīng)過我們的多次溝通,通過與班上其他孩子的行為比較以及和其他家長在教育孩子方法上的對比,讓家長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從我們的談話中家長體驗到老師對孩子的幫助是建立在愛孩子的基礎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同意了老師的建議。
四、科學指導,實現(xiàn)共育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教師要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
為了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水平,我們設定了家長開放日,吸引家長來園與幼兒一起活動,開展“親子自制活動”,通過親子自帶制作材料、親子共同設計、制作玩教具,讓家長在與孩子的共同操作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能力,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家長的育兒誤區(qū)給予科學的指導。
1.對孩子過于嬌慣的隔代家長。我班有許多是爺爺奶奶接送孩子的。他們更關注的是幼兒的身體、飲食等生活方面的情況,對孩子過于嬌慣,很少關注幼兒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因此每當爺爺奶奶來接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會主動告訴他們孩子吃的如何,有哪些進步。與此同時,我們還會用淺顯的語言向他們介紹正確的育兒觀念和方法,逐漸地孩子們有了很大的進步。
2.對孩子要求嚴格要求過高的家長。這類家長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強調(diào)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卻常常忽視了幼兒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對于這類家長,我會重點和他們溝通孩子情感的發(fā)展和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3.對孩子放松教育的家長。有的家庭環(huán)境很優(yōu)越,年輕的家長閑暇時間自己娛樂,打麻將、逛街等,孩子就讓老人接送。當我難得看見孩子父母的時候,我絕不放過教育指導家長的機會,我就耐心地開導他們,讓他們知道在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親子交流、親子交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陪護孩子,教育孩子成長是自己的責任,也是一種樂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4.欠缺教育經(jīng)驗的家長。這類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就顯得沒有耐心,對孩子非打即罵。有時還當著老師和小朋友的面對孩子大打出手,很傷孩子的自尊心。和這類家長溝通就要找準時機,某一天當孩子有了進步時,哪怕是小小的進步,我都會在他家長的面前使勁兒地夸孩子,把孩子是怎樣克服困難、是多么不容易才成功的過程詳細地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孩子原來有多優(yōu)秀,讓他們知道孩子要用耐心和愛心去呵護成長!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家長的配合會讓我們的幼教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幼兒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白莉.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幾種有效途徑[J].當代教育科學,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