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燕
摘 要:在當今的社會中,人們對教育的質量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小學的教育,更是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對象。小學語文在小學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時要注重讀寫的結合,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低年級教學;詞匯量;讀寫結合
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時,讀和寫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只有激發低年級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來豐富詞匯量,找到閱讀中的讀寫結合點,實現想象型的讀寫結合,才能切實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不能按照范文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究其原因是學生將讀和寫分離了,所以才會出現寫出的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加強讀寫結合的教學,本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進行了分析。
一、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
要想讓學生充分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一定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積極和主動。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對什么事情都懵懵懂懂,但是,他們在現階段所養成的習慣和思想,在以后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時,應該盡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并且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獎勵,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的教學時,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本節課引出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等到讀完之后,可以向學生提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石子,烏鴉還可以用什么方式喝到水呢?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篇作文,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讀寫結合,還激發了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而且教師要適當地表揚學生,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閱讀和寫作。
二、在閱讀中擴大詞匯量,為寫作奠定基礎
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時,最重要的就是詞匯量的積累和掌握,讓學生通過詞語充分地了解課文中的內容,并且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學會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踐來掌握課文中詞語的含義,并且不斷地積累詞匯量。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找到適合的讀寫結合點,按照詞語含義的不同,使學生充分掌握閱讀的內容,并且還要起到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的教學時,在課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詞語,如“彎彎的”“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反復閱讀,加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并且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這些詞語,向學生提問問題:你們還知道有小小的什么?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小小的動物、小小的眼睛……經過這樣的教學,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增強了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小的……”為題寫一篇作文,從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找到閱讀中的讀寫結合點,實現想象型的讀寫結合
在進行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白文章中的內容,但是如果僅僅是掌握文章的內容,對學生思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還比較獨特,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擇一些課文中的空白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而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學時,在文章的最后寫道:花生到底是被誰摘走了呢?這給學生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松鼠找到了花生》為題目,進行文章的續寫,并且讓學生在文中寫一下小松鼠是怎樣找到花生的,找到花生之后小松鼠的心情怎樣。通過空白點補充的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讀寫結合教學,一定要抓好小學生的閱讀,因為只有通過閱讀積累大量的詞匯量,才能更好地進行寫作,而且閱讀是內在的吸收,作文是外在的體現,因此,讀寫結合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丹娜.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赤子,2015(2):152.
[2]顏克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8):213.
[3]孫旭東.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