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香偉
摘 要: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主要以唱游形式為主,這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但唱游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唱歌+游戲”,它還具有更深層次的涵義。新課標指出:“唱游活動的教學目的是以發展兒童音樂能力為主,是通過具有游戲傾向的音樂活動來進行的。它是以音樂的素質訓練為基礎,以唱為主,以游為輔的綜合訓練,是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能力(即音樂聽覺、感受力、節奏感、表現力、創造力等)和非音樂素質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意志力、情感、表演、自信心、合作精神等)的培養?!睂θ绾胃愫贸谓虒W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音樂;唱游形式;素質;習慣
一、用心設計導入,強化習慣養成
低年級幼兒年齡小,好動活潑,缺乏規則意識,課堂組織須藝術巧妙,否則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對此,我非常注意每節課的導入,力求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強化他們常規習慣的養成。本著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強化習慣培養。如在開學初教學生唱《小朋友準備好》歌,“小朋友快坐好,小手放放好。小朋友坐端正,小朋友向前看,一起跟我唱,老師好,老師好……”音樂節奏明快,優美動聽,對于每個動作,我前期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嚴格規范每一個動作。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歌唱進入課堂,步伐統一,動作一致,歌聲整齊,昂首挺胸。在這樣的導入中,學生的習慣得到了培養,很好地營造了課堂氣氛,是整節課開展的一個良好開端。
二、熟悉音樂,強化素質培養
低年級唱游活動的教學應以唱為主,以游為輔。所以,教學活動應該圍繞音樂來展開。首先,我們一定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唱游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情節,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音樂形象,激起他們內在的情感體驗。在過程中,力求讓學生聽清節拍、感受節奏、領會速度的舒緩快慢,從而品讀音樂的基本情緒。其次,要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能力,即音樂聽覺、感受力、節奏感、表現力、創造力等。如在教學《小雨沙沙》時,首先讓學生聽賞新歌曲,讓學生品味小雨沙沙的音樂美,然后讓學生說說感受,強化學生的音樂聽覺和感受力;接著跟唱《小雨沙沙》,著力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美,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節奏感受;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邊聽音樂邊進行表演,從而培養學生感悟音樂的表現力,發掘學生的創造力。
三、靈活安排游戲的形式
在游戲的形式上,我們教師要力求靈活多樣,將形體動作、歌唱、舞、游戲有機融合起來,將游戲的形式豐富起來,使學生在不同的形式上領會教學內容,在愉快的情景中領會音樂,在音樂的指導下開展生動活潑的游戲。在游戲的開展過程當中,務必要考慮學生的活動量,使他們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活動量不能太過,太過就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如《玩具兵進行曲》引導學生進行聽伴奏,敲桌子的游戲;教學《望月亮》時,則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自編舞蹈,并進行表演;教學《龜兔賽跑》時,在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和音樂情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而且讓學生獲得了情感上的教育。由此看出,唱游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可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習的氣氛,培養學生的表現力與創造力,也對他們的情感態度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最大限度地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迷路的小花鴨》教學過程當中,一個孩子在唱“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著叫媽媽”時,先用尺子模仿了小花鴨的叫聲,生動形象,表現力更加豐富,雖然沒有唱出來,但效果讓我感到非常震驚,孩子雖然這么小,但他的創造性是值得鼓勵的,我想,可不可以用這種方式強化學生對節奏的理解呢?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用表現力豐富的尺子敲打桌子模仿鴨子的叫聲,先敲八下“嘎嘎嘎嘎,嘎嘎嘎嘎”,然后齊唱:“哭著叫媽媽”。果然節奏鮮明,學生的熱情也隨之高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由此看出,教師若能及時捕捉孩子的創造力,并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一定會給課堂帶來活力。
皮亞杰說:“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教育意味著努力使兒童與他的社會中的典型的成人相似,對于我們來說,教育意味著培養創造者,即使創造者不會很多,即使一個人的創造與其他人的創造相比校是有局限性的?!?/p>
孩子在低年段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來得比成人豐富,但也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局限性,所以我們教師在組織唱游活動中,要善于捕捉和發現學生的創造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熟悉音樂,掌握動作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他們的表演力和創造力,繼而進入完整的表演。表演的形式可靈活多樣,因地制宜,可讓學生相互觀摩,教師也可共同參與表演。表演時要重視發揮學生的個性,從而使表演既有整體的協調性,又有個體的獨立性、創造性。
除此之外,我們教師要提升自身音樂素養,時時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去善護每一個學生。著眼于習慣的養成與素質的培養,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靚”起來。
參考文獻:
陳蓓蕾.我對唱游教學的認識及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