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欣言 馬眾
摘 要:本文圍繞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誠信淡化這個主題,從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背景入手,分析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誠信問題,提出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研究的意義。聯系生活實際分析了大學生基于誠信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概念混淆、意志力薄弱、知行相悖離三個層面揭示了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針對誠信淡化問題和原因提出了對策,即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認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讓誠信觀念深入人心;借鑒國外先進模式,注重實踐,實現知行相統一。
關鍵詞:誠信;大學生;榮辱觀淡化;問題研究
【前言】自古以來,榮辱問題就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問題之一。針對目前大學生榮辱觀存在的問題,高校應從宣傳引導德智體美勞入手,在校園生活和文化落實,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防止大學生走入歧途,使之更好的成為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逐漸奔向小康社會,生活水平比古代富足了很多倍,人們的價值觀、思想和行為都發生劇大的變化。大學生正處在生活相對獨立、思想行為積極活躍的時期,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這不僅會影響當代大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還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思想道德的建設也需要緊跟大潮流,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勢在必行,構建和諧社會,成為誠信公民就是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二、誠信方面大學生榮辱觀現狀
1、誠信觀念混淆
部分大學生在誠信認知上存在混淆。“八榮八恥”中明確強調了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然而仍有部分大學生認為上大學就是為了拿到一張文憑,每天好吃懶做,一些大學生在行為方面更沒有什么誠實守信之說,把有些謊言或失信行為詭辯成為“善意的謊言”和“不知者不怪”。對什么思想和行為都采取包容和接納的態度,對他人不講誠信、不勞而獲等行為礙于所謂的情分和面子不加批評,對自己獲得榮譽內心沒有自豪感,認為生活應該隨心所欲,快樂就行,無需強加內心的秤砣、道德的約束。
2、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可以視為一種能量,一種戰勝困難的品質,是指一個人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產生的、能夠調節自己行動的心理力量。部分大學生榮辱觀的意志力較為薄弱,面對外界環境中多種因素、多元文化的沖擊,他們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容易受他人影響,導致自己原本正確的榮辱觀念和行為偏離。例如,考試作弊屢禁不止,看到身邊同學作弊未被發現,自己也動搖了;考上了大學的同時仿佛失去了積極思考創新的動力,作業論文抄襲成風,沒有自己的見解,隨便拷貝一篇文章試圖蒙混過關等等。這些現狀引人深思,大學生榮辱觀教育長效機制若不能有效建立,不能正確引導,將會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起阻礙作用。
3、認知與行為悖離
在具體生活實踐過程中,部分大學生出現了行為與其具有的道德認知不相符甚至悖離的現象。一些有關社會公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過馬路闖紅燈、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及插隊現象等社會所抨擊的不良社會現象認為是不文明行為的比例均96%在以上;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等社會所倡導的優良的道德規范認為是文明行為的也達到92%,這些數據說明了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認知程度是很高的。但是,當被問到你是否闖過紅燈、是否插過隊時,有過半數的人回答“是”,無論出于何種理由、無論有何種借口,事實都是:當代大學生道德行為與其具有的道德認知悖離。可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誠信、對榮辱觀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上的,不夠理性,道德仍無法對自身起到約束作用。
三、存在問題的影響
教育家說:“育人重在育德”,而誠信是育德中的重要課程。我國的教育,從小學起,就給學生灌輸了重數理、輕人文的觀念,重視“三大門”語、數、英而把音、體、勞等學科稱為“副科”。不僅在副科花費的時間少之又少,有時還因主課課時的需要而被占用。從小很多德育教育被忽略也是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出現偏差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大學生傳統意識減弱,會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隨著高科技、電子數碼的興起,大學生創新意識逐漸弱化,沉溺于享樂,與時代所提倡的艱苦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相對立。另一方面,會阻礙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對大學生個人的影響體現在學習成績下滑,生活態度消極,對人對事冷漠。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愛,朋友的誘惑,大學生自身強烈的獨立的意識等等因素使叛逆期時間增長。不誠實守信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起阻礙作用,錯誤的榮辱觀甚至存在出現意外或滋生犯罪的可能,使家庭支離破碎。
四、針對誠信淡化問題的建議對策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認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
第一,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全面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八榮八恥”內涵講解到位,編寫進教材、帶入課堂。第二,要提高教師素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樣重要,榮辱觀教育就要靠教師來傳授,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舉止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首先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德才兼備榜樣,為學生做表率,才會使學生對道德教育集中注意力,才能吸引他們自覺地去接受影響。
2、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讓誠信觀念深入人心
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要從社會政策和學校制度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社會是大學生必須經歷的人生階段,我國已形成國有經濟、民營經濟、混合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多元化的市場、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完善的公司法人機構等等,這些環節中不能讓一些人鉆了制度的空子,同時也需要誠信的支持得以運作。注重道德教育,強化監督,弘揚誠信道德,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風氣,引導大學生嚴于律己,誠實守信為人。
另一方面,學校是大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系統學習的主陣地。教育者應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愛國教育為主要內容,它歷史悠久、形式豐富、氣勢恢宏,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和高遠追求,展現出的人文價值是學生學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礎。此外,學校可謂社會的反光鏡,應以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為重點,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鼓勵學生多運動、勤思考。
3、借鑒國外先進模式,注重實踐,實現知行相統一
比起國外的以興趣為出發點,鼓勵動手,提倡創新的教育理念,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對人才的選拔和培育機制還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一方面應創新榮辱觀理論宣傳的形式,提高榮辱觀教育的說服力;另一方面要關注新媒體網絡的多樣性,提高榮辱觀教育的有效性。所以,榮辱觀教育工作者必須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緊跟時代的步伐,借鑒國外先進模式,并善于運用先進的新媒體網絡和學生進行即時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五、結束語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組成部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要求的公民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成為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和指南。人既要知榮,也要知恥,這看似簡單,但要真正踐之于行動,絕非容易之事。教育家說:“育人重在育德”,而愛國、誠信都是育德中的重要課程。因此需要高校把大學生榮辱觀的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大學生實際情況,用科學實用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相信在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道德誠信教育必將取得一定成效,為國家進步、社會和諧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義.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及其途徑[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04,36(S1):200-201.
[2]張熊玲.大學生榮辱觀現狀及教育途徑探析[J].教育研究,2013.07:55-57.
[3]黃娟文.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13.05:1-47.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