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要: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強調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重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新課堂。
關鍵詞:合作探究;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一、預設導學案自主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和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設置三維導學提綱,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研讀教材,獨立思考,查找資料,對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好標記。如學習化學反應與速率時,可設置以下問題情境導學:在化學實驗和日常生活中,你能舉例說明哪些反應進行得快?哪些反應進行得慢嗎?你是怎樣判斷反應快慢的?如何對反應快慢進行定量說明?你知道哪些措施可使反應加快或減慢?等引入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習。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嘗試,去體驗,并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初步養成自覺習慣,形成自學能力。問題情境是探究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必須考慮的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產生疑慮的問題時,會產生一種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可以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積極解決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而且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科學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合作交流與成果展示
互動是課堂教學中各種矛盾關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現代社會人的重要方式。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要求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經歷合作與交流。教學過程中由學習小組長召集本組人員針對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及小組成員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組內交流與合作,形成本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初步成果。同時充分運用化學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那種講實驗的狀況,積極地創造條件采用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模式,把總結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索知識,品嘗成功的喜悅。在實施探究式合作學習的教學中,樹立“小組成功就是個人成功”的理念,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目標。有了共同目標,小組成員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進行合作,互相交流,采用組內合作交流與組際合作交流兩類形式,每類合作交流又可用多種形式,如中心發言式,小組長發言式,固定位置組員發言式,接力參與式等。探究式合作學習教學中,要精心選擇并設計討論內容,把握好合作討論的時機,組織好討論的過程,才能收到好的學習效果。設計合作學習要注意兩點:一是恰當選取學習內容,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能力狀況,要便于學生合作討論;二是把握探究式合作時機,及時展開討論。
三、在小組活動中實施探究教學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交往的技能及分享、合作態度是一項重要內容。與個體單獨活動和集體活動相比,小組活動對實現這方面的目標具有獨特的作用。探究式學習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可以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展開:從小組協商制訂調研計劃,到小組分工合作搜集和整理資料,再到小組研討澄清認識,得出結論。在這些目標不同、內容各異的小組活動中,學生一方面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使他人采納自己的主張;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學習如何傾聽他人的見解,借鑒他人的觀點提高自己的認識。此外,他們還可以嘗試以寬容的態度與同伴求同存異,攜手合作以實現小組的行動目標。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成果,有效的小組活動須具備如下特點。
1.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從小組的構成看,每個小組的4~5名成員在性別、個性特點、家庭和社會經濟背景、學業成績、能力水平等方面需有明顯的差異。每個小組都成為整個班級的縮影,各小組之間力量均衡,便于對各個小組的工作成效進行公平的比較和評價。同時,由于組內各成員在各方面的差異,因此他們可以有效地展開互助合作,最終促進每個成員在認知、情感、個性和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的提高。
2.小組目標的設立。在活動中,小組是一個整體。目標的達成是以小組每個成員的成就來衡量的。也就是說,只有當小組的其他成員都達到了目標時,自己才達到目標。在共同目標的作用下,各組員結成“利益共同體”: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會積極地去幫助其他同學:而成績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出于集體榮譽感和自尊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學習,以保證自己所在小組不會因為自己失敗而失敗。
3.均等的成功機會。由于每個小組的構成大體相同,因而學生無論在哪一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那么都會有成功的機會。同時,由于是以小組目標實現與否作為衡量各個組員工作成效的標準,因而無論單個組員的背景和能力如何,也都有均等的機會享受成功。
4.小組研討后,組內或組與組之間相互點評。從理解該知識點的準確性、理解知識的角度及表達規范性等方面作出評價,形成對該知識點的進一步認識,形成二級知識目標。同時也可提出組內未能解決或模棱兩可的問題進行質疑與探討,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讓知識在探討中升華。在教學中要開展以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認知體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探究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為主,合理的實驗方案確定后,指導學生自己開展實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