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瀅悅 陳鵬 張立峰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不斷深入,導致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對旅游業影響較大。以現代災害風險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自然風險指數法、層次分析法、加權綜合法等風險評估方法,以空間分析、網格技術、數據展布等技術手段對吉林省旅游資源分別從行政區、網格兩種空間尺度進行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建立不同空間尺度下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估體系,研究網格微觀尺度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關鍵技術手段,并對比了行政區尺度與網格尺度評價結果。研究表明,兩種空間尺度的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都具有可行性。吉林市、長春市的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較大,其余區域次之。對同一地區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采用兩種空間評價尺度,是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估向小空間尺度發展的一種嘗試,
關鍵詞:多空間尺度;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吉林省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災害的發生頻次、強度不斷增加,影響的范圍逐年增大。而旅游業由于自身的高敏感性,當災害發生時,旅游系統中某旅游因素由于受災害影響,產生負向變化或外界依托因素的負向變化,都有可能引起旅游業的波動震蕩。因此,旅游業成為整個國民經濟中最易受到沖擊的行業。
中國針對旅游災害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且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較少。20世紀70年代由于世界范圍內受到能源危機的影響,國際旅行協會對危機開始重視。此后世界旅游組織把旅游目的地的災害事件也做了相關定義:影響旅游者信心,并會危及到該地旅游業持續正常運轉的任何不曾預見的事件。劉浩龍等從致災因子的危險性、旅游資源易損性和風險防治能力三個方面選取8個評估指標,建立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八大景區旅游資源災害風險綜合評估模型。羅振軍等從旅游者自身、景區管理和社會綜合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旅游景區事故的主要風險和發生機理。袁紅從區域旅游資源自然災害、區域旅游資源社會災害、區域旅游資源旅游發展災害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風險管理的特點與措施。趙黎明等從災害發生的頻度和破壞性來評價災害的危險性:從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生態環境和旅游經濟四個方面來評價系統的脆弱性:根據預警和救災恢復兩方面評價防災救災能力。席建超等選取交通、治安、衛生、住宿、氣候、旅游線路、醫療救援7個層面共有14個評估指標,建立旅游風險評價模型。
綜上所述,國內對于旅游災害風險評價都是從其災害的致災因子的危險性、承災體的易損性及防災減災三個方面上進行評價研究,并且評價尺度都是從行政區尺度或景觀尺度進行區劃。一般而言,自然災害風險形成機制是從致災因子的危險性、承災體的暴露性及易損性(脆弱性)3個方面進行研究。區域旅游資源災害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所以除以上3個方面外,防災減災能力也是災害風險形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利用現代災害風險評價理論為基礎,從行政區尺度和網格尺度對吉林省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進行風險評價,嘗試打破行政區的限制,在小空間尺度上應用災害風險指數對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進行風險評價。并提出區域旅游資源災害風險是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災減災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7.結論
本研究根據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基本理論,以行政區、網格為評價單元,從兩種空間尺度對吉林省旅游資源災害風險進行評價,討論了兩種空間尺度風險評價方法。在對比分析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后,得出以下結論。
1)兩種空間尺度的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都具有可行性。通過建立統計數據庫,借助GIs技術、利用空間分析、數理統計以及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方法可以實現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的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可視化。
2)通過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以及防災減災能力四因子進行旅游資源災害風險評價方法是比較科學的方法。但是不同空間尺度的評估單元大小不同,其精確性也有所差別。基于網格風險評價方法進一步反映了行政區內的風險分異狀況。
3)研究結果客觀地反映了研究區旅游資源災害風險的空間分布。總體上,吉林市、長春市較大、其余區域次之。從兩種評價結果可見,兩種評價方法均可行,評價結果基本一致,可為旅游相關部門進行救災指揮、災情評估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