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現
摘 要:網絡問政對拓寬參政途徑、及時化解矛盾、維護政府形象、打造陽光政務、彰顯民主本質、實現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網絡問政中仍然存在著“數字鴻溝”、政府官員網絡問政意識不強等問題,因此,應從增強政府官員的網絡問政意識、加強網絡問政的宣傳力度、加強網絡問政制度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關鍵詞:網絡問政;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網絡問政,就是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以達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近年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執政新風。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國各級政府官員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問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暢通。但是,在網絡問政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網絡問政存在的問題
1、“數字鴻溝”普遍存在。由于經濟收入、受教育程度、地區差異等因素影響,不同社會群體在接受信息與使用網絡上有著較大差異。CNNIC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1.95億。在年齡結構上,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21.4%、23.8%。在學歷結構上,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4%、29.2%。與2014年底相比,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占比提升了2.6個百分點,中國網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在職業機構上,截至2015年12月,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5.2%,其次為自由職業者,比例為22.1%。由此可見,“數字鴻溝”的存在,表明網絡民意并不具有普遍性,許多公民不會正確使用互聯網,更不會通過網絡問政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2、政府官員網絡問政意識不強
目前,政府、官員網站、微博、微信等問政途徑,為網絡問政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政府官員網絡問政意識思想不到位、抵觸心理等現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單位或官員開通網站、微博等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在日程工作中并沒有真正的使用,網民提供建言獻策的時效性不足;一部分單位或官員對網絡問政存在抵觸情緒:主觀上消極、推諉,問政平臺雖然構建,實際上成為了“裝點門面”的擺設,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還有一些問政平臺人為設置障礙,害怕民眾提一些尖銳問題。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安于現狀,不愿接受新事物,不能與時俱進。有些官員甚至擔心網絡監督、網絡問責等給自身利益造成威脅,影響自身生活、工作,前途,因此漠視網民留言,對網絡問政產生恐懼、抵觸情緒。
3、網絡問政的宣傳力度不夠 網絡問政有政府門戶網站、QQ、微信、博客、微博、論壇、短信、電子郵件等多種途徑。但是,由于政府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公民對這些問政途徑的功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各方面不清楚,不熟悉,導致一些公民雖有建言獻策的想法、有不滿的情緒,但是卻無從下手、不知所措。這種情況會使公民感覺無奈,無所適從。
4、網絡問政制度規范不夠健全
網絡反映民意是一種網絡問政新渠道, 但目前,我國關于網絡管理、網絡監督的相關法規尚不健全,已有的關于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與互聯網的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也沒有考評機制來對這個問題進行規范,比如說對網民的滿意度,對網民的建言獻策,政府應采取什么方式進行反饋。在網絡問政中,對于有些素質較低的網民在制度上沒有明確加以制約,以至于有些網民在網上散布謠言、傳播低俗文化,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擾亂社會秩序,并給政府管理者帶來工作的紛擾等。制度規范的缺陷無疑給一些別有用心和素質低下的人提高了便利,從而放大了民眾對政府的質疑,加劇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5、缺乏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
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是一套保證網絡問政工作長期、正常運行并能夠發揮預期功能的制度體系。但目前,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并沒有真正建立,流于形式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容易導致黨委和政府、官員、公民缺少網絡問政積極性的可能性。
二、解決網絡問政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網絡普及率和網絡問政的實效性,消除數字鴻溝
一是國家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對西部山區、偏遠地區及廣大農村地區的財力、物力、技術的支持和投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和東西差距,提高網絡覆蓋率。二是、加大對公民的網絡知識教育培訓,通過培訓教育,提高農民的網絡運用能力,能夠通過熟練的網絡知識進行網絡問政,反映民意,為政府、官員建言獻策,提高公民的參政議政能力,解決廣泛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三是應加強網絡問政平臺建設,完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問政平臺,為網民提供更多的政治參與渠道。
(二)增強政府官員的網絡問政意識
“各級政府對網絡民意的重視程度,是網絡問政積極發展的重要動力。如果沒有政府部門熱情、有效的回應,網絡問政的實際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保?①政府官員要增強網絡意識,重視網絡民意,把群眾的需要、呼聲、利益、滿意放在首位。要增強網絡意識,首先,通過一些網絡問政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等形式,普及網絡知識及網絡問政知識,增強政府官員對網絡問政重要性的認識;其次,政府官員要身先士卒,做網絡問政的先行者,通過網絡問政平臺扎實有效的開展工作;最后,加強政府官員與公民的溝通交流工作,積極對待網民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與網民雙向互動。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真心實意的為民辦事。
(三)加強網絡問政的宣傳力度
黨委和政府有責任和義務讓每位公民知曉QQ、微信、博客、微博等網絡問政途徑,但怎么讓公民知曉并能正確使用這些途徑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政府通過紅頭文件形式自上而下進行布置安排;其次,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傳播途徑進行宣傳;再次,通過農村基層組織的黨員干部利用開村委會、印發宣傳頁等方式進行宣傳;第四,通過政府派出的有專業人才組成的宣講團進行下鄉宣傳;最后,通過聯通、移動或電信網絡平臺,以短信、郵件等方式進行宣傳。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公民網絡問政的積極性,讓公民了解網絡問政、熟悉網絡問政、參與網絡問政。
(四)加強網絡問政制度建設
網絡問政方式的健康發展,穩步運行,離不開完備的制度機制。加強網絡問政制度建設,健全網絡問政制度,首先,一是建立健全網絡民意回應制度?!吨袊嗄陥蟆飞鐣{查中心對全國31個省、區、市304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7%的公眾擔心“對于舉報信息只受理、不處理”。 為此,應完善網絡信息回應機制,以提高網絡問政的權威性。二是建立網民建言獻策的獎懲制度。對不負責任的提供虛假信息和不正當言論的網民給予一定的懲罰,對提供真實信息且有利于政府網絡問政的網民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以此提供網絡問政的真實性。第三,對政府官員的網絡問政情況進行考核,建立網絡問政的考核制度。通過考核,激發政府官員對網絡問政的主動作為,積極解決網民提出的問題;對于網絡問政懈怠,不利于實際問題解決且造成不良影響的官員,要追究相應的責任。通過網絡問政考核制度,調動政府官員網絡問政的主動性、積極性。四是建立網絡問政輿論監督制度。通過監督,確保網絡問政方向的正確性。輿論監督主要表現為網民通過網絡問政平臺對地方政府、官民進行直接監督;以及新聞媒體、政府之間、官員本身等的自我監管。
(五)建立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
網絡問政對于提高政府執政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對于政府科學決策都起到很大的促進左右,因此,網絡問政不是一個“面子工程”,也不是一個裝飾門面的擺設,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一項工作,因此必須建立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以促進網絡問政的良性、健康、穩步發展。首先,健全網絡問政的組織形式,引導網民有序參與。網民有序的參與是確保網絡問政有效運行的有力保障,這樣可以避免因信息的虛假造成的網絡問政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網絡問政的效率。其次,建立和完善網絡輿情管理制度。應該建立和完善“日常”和“突發”兩種網絡輿情狀態下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及信息反饋制度。再次,建立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把網絡新聞發言人設置常態化,設置專職新聞發言人,加強對新聞發言人的崗位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明確其崗位職責,提高網絡新聞發言人服務意識。最后,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網絡知識素養,并把此做為對領導干部進行業績考核的重要一項。要建立一批政府網絡隊伍,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及時收集網絡信息,加強政府網站建設,使政府網站真正成為網民反映民情的好平臺。
[注釋]
①侯兆曉.網絡訴求漸成民主渠道[J].民主與法制,2010(07).
[參考文獻]
[1]侯兆曉.網絡訴求漸成民主渠道[J].民主與法制,2010(07).
[2]于妍. 完善網絡問政的路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04).
[3]范宇飛. 我國網絡問政及其完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05).
(作者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