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雷
摘 要:校企合作教育的實施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這是利用校企雙方共同的資源開展教育的方式,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各個地區職業教育的共同特點。校企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開展學校、企業和服務部門之間的合作教育,將學生的課程學習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增加畢業生雙向選擇的可能性,最終實現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校企合作雙方應按照企業和學校的統一調度開展人才培養,并以企業和學校之間簽訂的合作教育計劃和合同,作為校企合作的法律依據。本文結合校企合作的實際,就校企合作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進行了分析論述。
關鍵詞: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 實踐 問題 方法
當前,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五年制職業教育勢必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挑戰。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時代,只有把握機會迎接挑戰,加大改革和發展的力度,形成政府保制度、市場保利益和校企保教育的長效合作機制,并努力達成共識,互惠互利,才能把校企合作教育辦好。
一、我國校企合作發展概況
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學校專家和學者做客企業,企業管理者進駐學校,定期給學生作工作報告和學習方法講解,將企業的信息和要求滲透到學習過程中。同時定期委派公司的管理層到學校兼任教師,并且安排優秀的員工到學校負責培訓。
聯合招生是校企合作的另一途徑,學校骨干專業與企業聯合招生,通過實習等方式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對學生進行擇優錄取;學校也可以將自身的教學大綱滲透到企業的文化和制度中,企業則將職業要求融入學校的培養中。
學校可以通過企業招商引資并借助企業力量,在互惠的條件下通過洽談,學校定向為企業提供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員工,而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的工作設備和資金支持,學??梢越璐税l展實踐教育并設立多種獎學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當聯系企業、學精技術、結識專家、帶好學生并且定期下廠,按要求每學期完成一篇調研。同時要負責企業實習生的管理。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可以開設專業的職工培訓班,根據工作實際要求提供教育培訓。
校企合作應當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在開始校企合作之后,學校要在辦學理念上及時更新和轉變,實現招商引資,并做好從計劃到需求的驅動模式的轉變,從單純的服務企業到借助企業的力量進行發展,從推銷學生到經營學校。在招生、就業和教學上,采取按需教育的方法,根據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進行專業性的培養,這個過程就是要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依托企業力量,根據企業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一方面,教育目標要明確,另一方面,教育的內容要專業化,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教學計劃貼近教育實際。與學校合作的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會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向學校提出專項培養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道德以及人際關系等課程設置要求。而學校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的要求,進而更加科學地確定學生的培養目標。校企合作以來,學校尊重企業的人才需求,及時做出了課程的相關調整。例如很多企業都有互聯網業務,所以學校也增加了對外語和計算機方面課程的比例,還在有關專業增加了計算機的輔助課程。根據企業對知識面較廣和知識水平高人才的需要,學校在執行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對各專業的課程進行了相關調整,適當增加了選修課程。針對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學校采取分層教育的方法,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能夠使學生有更廣的知識面,全方位提高素質和能力,學校采取學分制教育等措施。而在雙休日和自習等時間,學校也舉辦各種同企業密切相關的講座和輔導班,力求滿足學生更高一層的學習需求。
實踐教學的基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學校通過以生產過程為導向的模式開展職業式教育與培訓,強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進入企業實習。這種學習模式與傳統的消耗性實習方式相比具有一定優勢:學生親自置身于企業的生產全過程之中,全方位體驗著企業生產氛圍,提高了感官體驗的水平;學生在完成了企業生產任務的同時,也獲得相應的知識、職業技能和經驗,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在學生們合作完成工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協調能力,提高了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學生制造產品,也加強了學生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感,同時讓學生有了成就感。
二、校企合作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目前,校企合作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首先是校企合作并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雖然有一些相關的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校企合作的發展,但是對校企合作的雙方都沒有形成比較有效的約束。其次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形成人才戰略意識,只是想通過學校來培養更多的廉價勞動力,滿足于目前的生產需要就可以了,這樣就使得學校尋找合作對象有很大的困難。一方面學校需要企業的各方面支持,而另一方面學校又擔心企業的教育會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事實上,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主動進行環境營造和提供終身學習的條件,和學校共同培養高級人才,只有這樣做才能夠解決企業人才缺乏的問題。最后,學校的教條主義和教師本位主義也讓校企合作面臨障礙。學校應當從教學管理的角度來思考校企合作的關系,學校的管理層應當切實轉變觀念,要從三贏的角度來考慮校企合作的內容,要從企業、學校和學生等各個方面展開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缺少了任何一個方面,企業和學校都難以取得預想的成果。而目前政府承認的校企合作的形式單一,從實際情況來說,校企合作應該是多方面、多方位和多形式的,而不應該局限于一家學校和企業。要改變這種情況,不能局限于傳統的合作模式,從一對一、一對多轉向多對多的合作模式,讓學校、企業和學生都有更多更廣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校企合作是產教結合的一種最主要途徑,也是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的平臺,校企合作是共同培養經濟發展和市場發展所需人才的最佳途徑。企業和學校雙方相互支持和滲透,進行雙向進入和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利益共享是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使得教育和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有了更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極大地促進企業的科技水平和學校的辦校水平的提高,為培養生產服務和管理的一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保證。校企合作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性事業,是貫徹人才興國和教育強國戰略的有力保證,是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形式。學校和企業應該在努力探索合作新模式和職業教育方法的同時,更加明確參與職業教育的義務,通過推進校企合作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增強學生服務于經濟社會的能力。
三、小結
通過校企合作教育,可以讓學生既能夠學習學校的知識,又能夠了解工作的方法,真正實現教學生產化,做到學校和社會的無縫對接。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成為學校,學校成為企業,真正讓員工實現學習的夢想,也讓學生實現工作的需求,學校和企業分工合作,發揮各自長處。
參考文獻:
[1]周蕖.中外職業技術教育比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孫祖復,金鏘.德國職業技術教育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