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墾英
摘 要:電機與拖動課程是技工院校機電機械專業的核心課程。但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難學。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技工院校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不強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對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比如項目分解知識點,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改善實踐教學環節以及采用理實交融的教學模式等。
關鍵詞:電機與拖動 機電機械專業 教學改革
電機與拖動課程是技工院校機電機械專業的核心課程。本門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電動機結構、電動機運行原理以及如何使電動機運行滿足機械生產需要等。本門課程為后續電力電子技術等課程打下堅實基礎。本門課程實踐性強,在專業課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長期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難學,因此,非常有必要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創新。
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電機與拖動課程包含很多電磁場知識,涉及煩瑣的數學推導與計算,對于技工院校學生而言,難度較大,不容易理解。幾節課下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學生表現出厭學情緒,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
2.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不強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先進行理論課教學,在此基礎上安排實訓環節,人為割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由于理論教學過程中沒有實踐運用鋪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從而使得學習枯燥無味,打擊了學生學好本門課程的信心。講授很久理論知識后再安排實訓環節,由于兩者之間相隔時間太長,學生在實訓時又要浪費大量時間重溫理論知識,導致實訓操作時間不長,甚至流于形式。
二、教學改革實踐建議
1.以項目分解知識點,優化教學內容
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綜合型技術人才,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內容應該突出實踐運用性,對抽象性內容進行刪減。比如可以刪減變壓器參數測定和三相異步電動機負載運行等理論性強的內容,增加有關開關磁阻電動機等實踐性內容。
在教學內容安排上,過去采用知識點順序設置安排教學內容。筆者建議可以采用項目分解知識點,以項目為統領,穿插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能力,同時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使得教學內容安排更加符合技工院校學生學習規律性。
2.創新教學方法
電機與拖動課程存在大量許多計算公式,同時有許多電動機結構圖。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比較低,費時費力。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就可以節約大量教學時間,又能動態形象地展示電機運動特性,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在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大量實物案例教學法,比如講解動電動機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時,可以配置相應電動機實物進行教學。在講授有關負載運行知識時,可以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即實訓室內學生現場觀摩實物運行情況,并且動手實踐操作,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驗證,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法,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比如學習三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時,可以提出旋轉磁場如何轉動以及轉速多大等問題供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增進師生和諧等。
在電動機與拖動課程中,可以采用微課教學方法,開發學習資源平臺。師生可以在線上進行交流溝通,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平臺進行自主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時在網上搜索解惑。微課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學習途徑,擴展了學生視野。
3.改善實踐教學環節
技工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于培養高技能人才,因此,技工院校非常重視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可以強化實踐教學,建立課內實驗、課外實訓、畢業設計以及工學結合等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4.理實交融的教學模式
依據電機與拖動課程特點,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理實交融的教學模式,實現產學一體、崗證雙融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就是說,本門課程教學可以根據職業發展的需要,引入電工證考核內容,將本門課程教學內容分解成五大項目組織教學,即直流電動機使用及維修、變壓器使用及維修、電力拖動控制系統設計與調試以及典型機床電氣控制系統設計等。教學組織過程要循序漸進,學生在完成單元教學內容基礎上構建形成完整系統架構,最終使學生通過本門課程學習,達到能夠通過維修電工考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丹丹,胡麗琴,劉雪梅.“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3).
[2]李振.項目教學法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中的探索與應用[J].考試,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