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海
〔摘 要〕本研究選取中國音樂學院某系招收的第二屆五年制本科生班為研究樣本,進行藝術院校班級凝聚力建設研究。入學四年來,全班同學相互學習,互相促進,許多同學在校內外舉行的各類比賽、評比活動中獲獎。該班曾獲院級及市級先進班集體的稱號,連續多年參與市教工委組織的“紅色1+1,文化下鄉”活動,并在“我的班級我的家”學習型班集體創建示范活動中獲先進班級體的光榮稱號。
〔關鍵詞〕藝術院校 班級 凝聚力建設
學生班集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與載體。按照學習型組織建設的要求,加強學生班集體凝聚力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促進班級每個成員健康成長成才,形成優良班風、學風和校風。
從“80后”獨生子女一代轉型后,目前的大學生已經開始為“90后”,從小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生活,往往擁有比較自我的性格,缺乏團隊精神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容易造成學生之間的矛盾,因此工作上給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障礙,不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建設。據教育網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全國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從2012年的680萬到近年的700多萬,可見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這使得在校大學生的思想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面對即將畢業的現實,他們不得不對自己畢業后的工作去向著想,因此缺席一些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也就不難理解了。同時,學生課程大多是采取選課的方式授課,也會使班會參加者減少,班級的概念淡化,活動無人參加,班級工作難以順利有序開展。“據王燕在南京五所高校,對372名高校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們對學校和院系班級開展的各項集體活動,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情況下“踴躍報名,積極參與”的只有69人,占調查總數的18.55%,266人在有“強制性規定”的情況才被迫參加,占調查總數的71.5%,其余37人對集體活動毫不感興趣,占調查人數的9.95%。” (汪洋)
在藝術院校里的藝術類學生,由于受生源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錄取方式的獨立性等因素影響,再加上藝術專業學生的個性,文化修養和家庭經濟條件等方面,具有與非藝術類學生不同的特點,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方式與其他大學生相比存在較明顯差異,在無形中增加了建設班級凝聚力的難度。
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具有突出的偏好性和個性化的特征。藝術教育獨特的辦學體制,教學方法和專業教師的思維方式是根據個人為主體的,由于藝術制作和教育的特點,她們重視個性的發展,而忽略了團結合作,相比而言缺乏集體精神,團隊合作意識。在行為上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強烈的個性及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其專業課上課方式和其他專業學生不同,決定了藝術類專業學生組織觀念相對淡薄的特點。這些也給輔導員、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團隊意識教育,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增加了難度。
第一,上課時間和地點不統一。在平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班集體活動有零散性和不統一性的特點。幾乎在同一個班級同一個時間段學生們可能都在上不同的課程,甚至在一個宿舍的學生課業安排也可能是不一致的。這種學業設置的特殊性,使班級凝聚力建設很難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所保證。因此,班集體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動載體,班級同學缺乏集體歸屬感,開展各類班集體活動沒有了動力,就連找一個全班同學都沒有上課的時間也不那么容易,這樣使得開展班級活動沒有了時間上的保證。這種零散性和不統一性,給班集體凝聚力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第二,個性獨特鮮明。藝術類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他們以所有的個人情緒、喜好、特點為出發點,以自我為中心。其個性特征有積極的一面,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能較快接受新事物。然而,相對于非藝術類學生,藝術類學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過分追求獨特的個性。反映出他們組織紀律觀念差,上課遲到早退或缺課現象較多,參加班級、系院集體活動的積極性較低。
第三,文化基礎薄弱,思考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注重自己專業的發展,對政治理論課程缺乏興趣,是藝術專業學生存在的一個共同普遍問題。究其原因,首先,藝術專業學生在人學前就需用較多的時間去練習專業技能,所以藝術類的學生從中學階段起就無法與其它專業的學生一樣穩扎穩打地學習文化課。使得她在高考文化課成績上比其他專業要低得多。其次,文化素質相對薄弱的藝術類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重視自己的專業課,輕視公共文化課,從而進一步使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方面的差距和非藝術類學生不斷拉大。由于藝術專業學生和非藝術專業學生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文化素質方面,這些因素導致藝術專業學生在大學中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不能與其他專業的同學相比較。因此,在班級凝聚力建設方面,把用于普通大學學生的方法用在藝術專業學生上可能不會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給藝術類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去了困難。
第四,學生骨干沒有起到表率作用。班級干部、學習骨干還沒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引領班級同學共同進步,主要是這些學生骨干中的大多數人沒有系統地參加過班級管理方面的相關技能培訓,也還沒從“自我”的概念中跳出來,管理班級方法欠佳,缺乏經驗。
學生正處在學校、院系和班級的融合集體之中,集體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分享智慧,交流情感,共同的組織等基礎之上。對于學生來講班級是他們一個重要的成長、交流陣地,健康向上的班級風氣和嚴謹濃郁的學習氛圍會鼓勵學生不斷前進,健康成長,一個有利于成長成才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學生能夠感覺快樂,能更加積極,輕松而愉悅地在大學學習生活當中參與集體活動。讓學生置身于溫暖的環境和積極進取的班集體之中,對她們的意志、道德、情感都會有一個微妙的影響,對他們的世界觀和道德觀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對加強班風學風建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產生影響。班集體進取向上的精神面貌必然對每個學生的個人發展起到了教育和激勵的正向作用。而一個班集體能否帶動全班同學的衡量條件之一是班級凝聚力,良好的班級凝聚力是班集體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以藝術高校班級為研究對象,探討藝術院校班級凝聚力建設,以期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本研究以藝術高校某班級為研究對象。該班級是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招收的第二屆五年制本科生班。入學五年來,班級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班級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班級64名同學,來自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男生19名,女生45名,黨員6名,入黨積極分子22名,共青團員54名 ,留學生1名,少數民族學生6名,漢族學生58名;入學五年來,全班同學相互學習,互相促進,許多同學在校內外舉辦的各類比賽、評比活動中獲獎。該班曾獲院級及市級先進班集體的稱號,連續多年參與市教工委組織的“紅色1+1,文化下鄉”活動,并在“我的班級我的家”學習型班集體創建示范活動中獲示范班級體的光榮稱號。
我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輔導員的道德素質和個人魅力不僅會影響到學生認同班級的程度,還影響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對輔導員在指導班級工作上有較高的期望,輔導員除了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必要的耐心和細致外,還要遵循藝術類學生的情感需要和個性特點,投入更多的情感給藝術類學生,經常與同學們交流溝通。藝術生的輔導員也應該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善于與學生溝通,要努力提高藝術素養,展現進取精神及時引導他們順利通過人生路上的困惑與迷茫。可見,在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及管理體系中,輔導員對于學生成長成才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即使現在個性很強的大學生,只要注意研究工作方式方法,做到以情促管,就會帶動班級凝聚力的發展。
此外,在學生班級干部的建設上,應該做好學生干部隊伍的選拔和培訓。作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干部,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奉獻精神,樂于助人,有熱情,能傾聽不同意見,能夠緊密團結班級其他的同學。應在各方面做好示范作用,為同學做出表率,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主動性,才能使一個班級更有凝聚力,更加團結向上,更有集體主義觀念。
我們發現在班級的凝聚力建設中,有特色,班級同學參與性強的活動,是推動班級建設的抓手。這類活動,因為沒有考試、比賽那種競賽性,而且是班級同學之間共同努力去做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做好自己所分配的事。在各種班級活動中,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為班級做出貢獻,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同時,在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中,同學們的精神得到了放松,平時積累的壓力得到了釋放,還能使大家都能從中找到樂趣,獲得一種滿足感。比如教工委組織的“紅色1+1”活動,“我的班級我的家”學習型班集體創建示范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收獲了快樂,獲得了認可,那種快樂和滿足感會使她們覺得學習、生活在這個欣欣向榮的班級是很有趣的,從而更愿意積極參加班級活動,達到增進班級凝聚力的作用。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