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如果說班主任工作注定是一個辛苦的工作,那么對于技工院校來說,培養學生們高尚的品德和職業素養,班主任工作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這位班主任在這個光榮而神圣的崗位上,甘于奉獻,播種信念。她就是成都市技師學院交通與物流系班主任楊麗均老師。
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堅定的信念為己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楊麗均甘于奉獻,以校為家,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不一樣的精彩。
為學生播種信念
王健林先生說:“堅持是一種信念,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所有創新都只能在堅持中得以實現。”從帶班的第一天開始,她發現學生們身上最缺乏的就是信念,遇到困難特別容易放棄。她決定把在企業工作中積累的四個字“堅持忍耐”播種給她的學生們。在她看來,在職業學校成長的學生們如若能學會堅持和忍耐,將會獲得一生的財富。
為了讓孩子們學會堅持和忍耐,楊老師以身作則給學生做榜樣。她盡力將最堅強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但是背后的艱辛誰又知道呢?
每個人都有恐懼的時候,學生更不例外。事情還得從她所帶班級學生參加“勇往直前”比賽說起。一開始,沒有幾個學生愿意主動參加這個比賽。后來她堅持組隊,在訓練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抱怨太辛苦,有的學生中途要退出,還有一部分同學擔心會輸掉比賽……那一刻,她很擔心,這些學生連堅持忍耐的精神都沒有,以后怎么就業?特別是在在新一輪的創新創業背景下,要做一名負責任的創業者,更離不開堅持和忍耐。
在那之后,她每天都泡在學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休息時間去指導學生練習,帶著學生奔跑,帶著學生練習步伐,喊著口號,給學生講勵志的故事,她用滿腔的熱情去鼓舞學生們努力練習。
經過十幾天的訓練,楊麗均的聲音完全嘶啞了。那時的她只覺得嗓子在冒煙,同學們聽著都心疼。就在她聲音嚴重沙啞后,有一次下了一天的雨,但是訓練并沒有中止。楊老師沒有打雨傘,在雨中和同學們并肩練習。可誰也沒有想到1個小時后,楊老師倒在了操場上。學生們趕緊送醫,才得知楊老師已經感冒多日,甚至校醫之前就建議她先輸液,否則會很嚴重,可是她直接說她沒時間去輸液。這些學生很感動,決定要好好訓練回報自己的老師。
十天后,終于迎來了正式比賽。就在比賽前半個小時,楊老師接到了女兒所在幼兒園老師的電話:“您女兒在下樓梯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推下樓摔傷了,流了很多血。孩子現在一直呼喊媽媽,希望您能盡快趕過來。”此時的楊麗均身為一名母親,肯定很著急女兒的狀態,畢竟女兒才兩歲多,那一刻她的心里無疑是復雜的,孩子到底傷成什么樣了?孩子會不會摔成了腦震蕩?但是她沒有忘記自己是班上五十個孩子的班主任,更是學生們的媽媽,怎么能在他們快上場比賽的關鍵時刻走掉呢?那天,她把所有的傷心和難過都化為對比賽的全力以赴。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班上的學生在比賽中勝出的那一刻,她的眼淚脫框而出。這眼淚是為同學們感到驕傲而欣喜之淚,也可能是因為很自責,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也對不起丈夫,因為沒有肩負起母親的責任和家庭責任的欠疚之淚。她拿起手機撥打了電話,聲音中夾雜著哽咽:“對不起!”。后來,據楊老師的丈夫加快,當天下班后,她看到女兒發腫的面部,小小的嘴唇上面全是傷口,她不知道該對女兒說些什么,反而是女兒努力將臉靠近楊老師的臉,或許這是血肉親情最簡單的表達。
有一年冬天,成都市技師學院舉行微視頻大賽,學生們將楊老師和他們的故事拍成了微視頻,以此表達對他們心中最敬愛的老師的謝意。那段視頻里有這樣幾行文字打動了學院的無數師生。“最初的我們幾乎都被打上了壞孩子的烙印,就算到了新的環境依舊周而復始,毫無改變。直到我們遇見了她,她教我們學習知識,她教我們學會尊重、堅持、忍耐、自信,她教我們要有尊嚴。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我們長大了。我們可以失敗,但我們卻不曾氣餒。最初的壞孩子,現在變成了大人,我們也變成了她的驕傲,她的自豪!”。
不放棄一個學生
學生們常說在他們心中楊老師是最美麗的,但楊老師總是打趣地說自己很丑,與美麗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與學生們相處近兩年,師生之間的情誼在逐漸加深,但學生們對職業的認識不夠,對職業的責任感還未完全建立,這時,機會悄然來了。
2015年,楊麗均帶領該班學生到京東西南倉進行教學實習,為期一個月。學生們主要從事揀貨、復核、打包等工作。很多學生把這次實習看成是去做苦力,并沒有意識到這次教學實習的深層次意義。而楊老師深知這是一次培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絕好機會,并且牢牢抓住。她完全能想象到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差。剛開始的兩天,學生們有一些新鮮感,服從倉庫主管的安排。幾天后,學生們想逃離的小心思讓楊老師一眼就看出了。溫柔的楊老師在管理上也從來是嚴格的,她很明確地告訴所有學生,教學實習期間,她堅決不批準任何一個人請假。因為在她看來,技工院校的學生更需要提前培養職業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學生怨恨她的無情,有的學生甚至在心里罵她。但是讓學生們意外的是,在倉庫里永遠有一個比他們更忙碌的人,那就是楊老師。
班上有個女生叫李遙,最開始分在“復核”崗位,但由于工作業績不大好,被調到了“揀貨”崗位。這個女生比較特殊,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而且她爺爺奶奶都有輕度的抑郁癥,在小時候因為有一次給她喂藥過量,而造成智力發育遲緩,甚至到如今英文字母也發音不正確。學生們最開始都嘲笑她,但是楊老師知道這個孩子其實很努力,為了不傷害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她開始陪著這個學生揀貨,首先教她學會使用“手持終端”,然后根據系統里顯示的貨架及貨位號,再去相應的位置就可以很輕松地取到需要的貨物。李遙學起來特別慢,楊老師一個一個給她舉例,手把手指導她操作,可是兩天下來她沒有一點長進。此時的楊老師急壞了,她懷疑自己不會教,甚至在心里怨恨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從那天開始,楊老師放棄了中午和下午的休息時間,在空曠的倉庫里,自己琢磨和研究每個貨架和擺放的貨物的規律,一遍遍走到每個角落去找尋貨物,驗證自己的判斷。“揀貨”這個工作并不復雜,但是楊老師每天長達12小時不停在倉庫奔走,她真的是鐵人嗎?
有一次,一個女生上衛生間的時候巧遇楊老師正在衛生間的角落脫鞋子,學生很好奇,躲在一旁悄悄偷看。當她看到楊老師的腳從鞋子里拿出來的那一瞬間被嚇壞了,那已經是一雙血肉模糊的腳。只見楊老師平靜地擦掉所有血跡,讓后在傷口部位貼了兩個創口貼,纏上一圈衛生紙,然后又起身回到倉庫里。她繼續指導李遙學習揀貨。經過楊老師悉心教導和幫助,漸漸地李遙同學工作有了起色。
讓楊老師頗為感動的是,李遙每到一個貨架揀貨,經過她身邊的同學總會提醒貨在哪個位置,總會告知她拿得對不對。而且更為奇怪的是從那以后“揀貨”崗位沒有一個學生請假,甚至所有“揀貨”的學生都拒絕了楊老師的幫助。功夫不負有心人,李遙經過幾天的訓練后終于可以完全自主揀貨了,而且正確率很高。京東西南倉的倉儲主管是這樣評價楊老師的:“楊老師用自己對李遙的付出證明了這個世界沒有不合格的員工,只要老師不放棄,學生就有未來!”
舍棄至親,收獲幸福
學生馬上要進行成人高考了,楊老師更是每天帶著學生們利用晚自習復習功課。同學們感慨道如果說每周用一兩個晚自習陪著學生很容易做到,那么三年來的每一個晚自習都陪著學生,恐怕并非易事。楊老師的家人一直很支持她的工作。距離成人高考只有半年的時間,楊老師很擔心學生們的成績,她給自己的班定了一個目標:全班通過率達到100%。從那以后,她不顧自己的腰病,利用晚自習時間義務給學生補課,無論語數外,總是變換各種教學方法,講到學生聽懂為止。
家人都知道她的工作量很大,不僅僅給學生義務補習,還要完成每周16節課的正常教學任務。甚至她父親過60大壽的那天晚上,她仍然在教室給學生輔導答疑。由于長期的過度操勞,積勞成疾,廢寢忘食,有一天半夜,她生病了,可是已計劃好第二天要給同學們做一個模擬真題測試,為了不耽誤學生,她按原計劃進行測試。在監考的過程中,她的臉色突然變得很蒼白,而且額頭上直冒冷汗,她忍住劇痛,將身體死死地靠在講桌上,可是病來如山倒,只見楊老師瞬間倒在了講臺上。直到120趕赴急救現場,連醫護人員都說這位老師太不愛惜自己身體了,如果再晚一步送醫,后果不堪設想。
班長在班上說了楊老師的病情,學生們眼眶都濕潤了。班長說:“楊老師現在暫時離開我們,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好好表現,不給楊老師添麻煩,不讓她操心,這是我們能做到的,也一定要做到。”三天后,所有學生自發來到醫院守候在楊老師的手術室門口,靜靜等待他們最愛的老師,等待最好的結果。當聽到手術進行得很成功時,所有同學擁抱在了一起,高興地流下了淚水。
楊老師一直用她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也感動了學院每一位老師,他們都說要學習楊老師積極奉獻的精神,為成都市技師學院的每一個學生而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有學生曾經問過楊老師這么辛苦付出和甘于奉獻,究竟為了什么呢?她說:“從選擇作為老師的那一天起,我就決定全力以赴,不論這條路有多么艱難,但我相信信念是最好的東西,并且要將信念播種和傳承下去。這樣的抉擇一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