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斌
摘 要:從傳統教學模式過渡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不會一帆風順,當出現一些問題時,如果不及時分析問題并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會使得教學工作無法正常完成。把出現的問題解決了,才能找到適合本專業與學生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本文分析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行動導向 教學模式 解決方案 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來組織教學,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掌握實踐知識、培養自我職業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核心是把行動和學習統一起來,通過創造貼近生活的模擬學習情景,讓學生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體系。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之下,筆者學校各教學部門嘗試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計算機網絡專業是第一批實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專業之一。三年以來,共有網絡技術基礎、網絡綜合布線、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頁制作、組網工程、網絡安全等課程實行了形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前期的工作中,學校已經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組織教師制定了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相關標準,編寫了配套的教材、學生工作頁、教案、課件等資料,但在實踐的過程中卻發現了許多問題。
一、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非常枯燥,很難適應,課堂時間不足,教學環節成形式主義。在分析之后發現下列問題。一是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理解為一種教學方法,課堂環節理解錯誤。在后期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認識到行動導向只是一種教學模式,有許多種開展教學的方法。二是行動導向模式的教學環節多,往往教學環節還沒完成就已經下課了,如果將教學環節的時間壓縮,又體現不出各環節的作用,如果將一個任務分成多次不連續的課程完成,則失去了任務的連貫性。
在之后的教學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改進方案。一是請專家來校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的講座,去其他學校觀看他們是如何上行動導向課的。在學習與交流中發現,行動導向是一種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教學方法,將行動導的教學環節向理解為“布置任務→分析任務→小組分工→收集資料→方案設計→任務實施→學生匯報展示”是錯誤的,還有其他許多種教學方法。二是行動導向的部分教學環節可以不用在課堂上完成,將重要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完成,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避免對課堂時間的浪費。先布置下堂課要完成的任務,學生查找知識和小組分配的環節在課前完成,在課堂上學生主要完成任務實施與展示匯報環節,教師在實施和展示的環節檢查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錯誤進行指正,對完成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對欠缺的小組進行鼓勵。
二、課堂管理混亂
在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初期,教學課堂是較為混亂的,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一個班有60名左右的學生,人數太多,許多學生都不動手,部分小組只有組長和少數組員在完成任務,那些不能融入小組的學生或在玩手機,或在課堂中亂逛。二是小組完成任務時,一些不動手的學生也能獲得榮譽,久而久之,那些認真干的學生也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越來越多的學生都不愿動手了。
發現這些問題后,筆者學校采用了以下一些改進方案。
教師在分配小組時,建議3~4人一組,也可以根據課程和任務的不同適當地增加或減少,原則上要求每位學生都有事可做,可為小組的每位成員分配角色,讓他們都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必須做完個人的任務才能完成小組共同的任務。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與相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濫竽充數的學生,學生有事可做就會投入到任務的情景中,違紀的學生自然也就少了,課堂教學也向教學目標邁進。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采用兩位教師同時輔導的教學模式,因為行動導向的課堂較為活躍,難免有些學生違反紀律,多一個教師管理,違紀的學生會少很多。另一方面,學生在查找知識與任務實施的環節有問題需要請教,如果有兩名教師,可以及時地輔導學生,讓教學環節順利進行。
三、學習效果差
許多學生反映不知道要學哪些知識,知識范圍太廣,往往是一堂課上完,感覺沒學到有用的知識,深入分析后發現造成上述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在收集資料的環節中,教師之前沒有講授過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學生要通過教材、參考書和網絡等途徑獲取這些知識,這樣學生就需要從大量的知識中找到任務所需的知識,這猶如大海撈針,此外還需要學生掌握知識并能靈活運用,這只有極少數自覺、能力較強的學生才能完成,所以面對一個任務,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要學哪些知識,非常迷茫。二是部分理論性非常強的知識點(如:OSI七層網絡模型)以行動導向的模式讓學生自己找知識理解,這是非常困難的。三是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學生的崗位群和崗位設置錯誤,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一線生產經驗,不知道在實際工作中有哪些崗位群和崗位,沒有合適的崗位群和崗位,學生從任務中學到的知識就不能學以致用。
為了提升學習效果,做出了以下的改進方案。一是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來掌握知識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因為自學來的知識會記得更牢,但不能任由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查找所需的資料。一方面學生自學查找知識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還會讓許多學生覺得迷茫,將時間浪費在了沒用的知識上,降低學習興趣。教師在備課時準備一些完成本次任務所需的關鍵知識點,并準備一些與任務知識點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查找問題的答案,從而知道本堂課要學哪些知識;也可在課前發放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學習知識;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以傳統的講聽教學模式進行。從而縮小學生自學知識點的范圍,減少學生的迷茫,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收集知識的準確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二是教師在假期時下廠實習,進入到實際的一線工作環境中,了解工作崗位的設置、職責、流程、所需知識與技能等,在備課時根據任務和知識點合理、正確地設置工位崗位,讓學生不但可以從課堂中學到知識與技能,還能將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工作崗位中,在學生時代就了解工作中要做什么、怎么做,達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工學結合的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學習動機不正確
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與互動性,教師對于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小組給予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如口香糖、棒棒糖等),這些獎勵會讓學生產生不正確的學習動機。許多學生都是沖著這些獎勵才積極完成任務的,一旦轉換到了其他沒有物質獎勵的課程,這些學生就沒有積極性,這實際上是學生以利益為主,并不是因責任心才完成任務的,這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還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尊重其他同學,在同學匯報時或吵鬧或做其他的事,讓匯報的人員情緒低落,對匯報環節不積極。
物質獎勵是一種鼓勵方式,如果長期使用,會使學生的價值觀扭曲成以物質和利益為主的價值觀,一旦物質上的獎勵減少或消失,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這對學生成長是不利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今后的工作崗位中要有責任心,完成工作任務是自己的職責,端正學生的態度,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投入任務,投入到知識點的學習當中。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生展示匯報時實際上就是在展示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在他人匯報時一定要認真聽,這是對他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再則聽取他人的匯報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知識獲取手段,鞏固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習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做匯報的勇氣,這種勇氣在工作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通過與他人溝通才能完成。
五、改進方案
在解決了上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后,教師和學生都積極投入到了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從這種教學模式中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更重要的是知道這些知識可以應用到實際的生活與工作中。為了讓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還制定了以下的改進方案。
一是給老師提供更多的下廠實習機會,教師進入到實際的一線工作環境中,了解工作崗位的設置、職責、流程、所需知識與技能等,在備課時根據任務和知識點合理、正確地設置工位崗位,讓學生不但可以從課堂中學到知識與技能,還能將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工作崗位中,在學生時代就了解工作中要做什么、怎么做,真正達到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工學結合的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制定學習目標時以學生輸入能力為目標,比如制作雙絞線跳線這個知識點,目標設定為“能夠正確地制作雙絞線跳線”,這就比傳統的“掌握雙絞線跳線的制作方法”理論知識目標提升了一個層次,教學目標更接近于工作中的狀態。三是任務涉及的工作崗位數量非常有限,在現實生活中,一個知識點并不是只應用到一個崗位中。為了讓學生掌握的知識能適應多個工作崗位,應該建立任務庫及崗位庫,將同一個知識點體現在不同的任務與不同的崗位中,選擇一個任務在課堂上完成,其他的任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后完成。相信這些方案實施后,能夠更好地在網絡專業中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培養實干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德華.德國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微觀考證[J].職業技術教育,2010(29).
[2]譚明霞.對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的解讀[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9).
[3]焦彩麗.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高職學生創新能力養成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6(1).
[4]韓秀婷.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學生角色轉向路徑探微[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7).
[5]崔發周.試論行動導向教學方法設計與教學組織方式[J].職業,2013(27).(作者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