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薇
摘 要:技師學院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理論學習上,需要與社會相接軌,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文分析了技師學院平面設計專業教學現狀,并從優化課程、推進校企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的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技師學院 平面設計 專業 教學 實踐
網絡經濟對平面設計專業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變化,課程設置以就業作為導向,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經驗,推進理論和實踐的學習,為社會輸送技能人才。
一、 技師學院平面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不便于融會貫通
由于課時的限制,以單科教學為主,課程之間缺乏聯系,如果每個老師只熟悉其中一門課進行教學,不便于融會貫通。當學生在遇到實際任務時,往往不是一個軟件能解決的,但由于缺乏在綜合分析和設計能力方面的鍛煉,就很難完成任務。另外,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參考了高校的課程設計,而缺乏行業人士的指導,導致課程理論性強,而實踐環節薄弱,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學生畢業后難以很快勝任工作,而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對企業和學生來說浪費了時間和資源。
2.教師隊伍投身企業實踐不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早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學生,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這對技師學院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已經不夠,要求教師能利用業余時間投身到企業實踐,把握專業的發展方向,向企業專家學習,這樣才能對教學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讓教學不與社會脫離,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人才。
3.校內外實踐基地少,學生缺乏實踐機會
技師學院主要通過校內實訓基地來實施實踐教學,學生只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實踐練習也局限于校內實踐基地。教學與社會脫軌,學生走上就業崗位很難適應,企業也不能直接使用學生,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養,從而造成了學生和企業在時間、精力上的浪費,因此建設校內外實踐基地迫在眉睫。
二、教學實踐與探索
1.優化課程,改變教學方式
首先,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學院可以邀請企業專家進行指導,結合學院的特點和市場平面設計專業崗位的要求,制定適合技師學院的課程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樣教學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其次,教師要有創新能力,刻苦鉆研,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法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設計制作,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設計,這樣師生間的互動營造了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提高設計水平。
2.推進校企結合,開展實訓基地建設,改善教學條件
針對技師學院缺少實訓基地的問題,平面設計專業通常采用“工作室”的方式進行實踐,模擬真實的“廣告公司”進行實訓,讓學生體驗整個工作的流程。
校外實訓基地尤為重要,一般需要推進校企結合,學校與企業達成一致,由學校承接部分企業的平面設計業務。學校必須保障平面設計業務完成的質量,同時聘請企業員工為指導教師來學校上課指導,促使學生在校園中感受企業的工作模式,為其正式進入社會提供經驗。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為企業提高效益,達到雙贏效果,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校企結合。同時,學校可外派平面設計的教師深入到社會、企業中去,學習企業的運行模式與運行規律,致力于創造具有企業氛圍的實訓基地。
3.積極探索,與時俱進,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
網絡時代的發展,微信、微博、微課的普及,學生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接受知識,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積極探索、與時俱進。對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就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進行啟發和輔導,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能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完成作品后,教師對作品還要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包括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使學生在每一次創作后都能在交流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設計水平。同時,也要求教師掌握多種軟件的應用,能將專業的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到設計制作中,并能進入到企業進行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雙師型”教師。
三、小結
新媒體時代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技師學院平面設計專業要與社會接軌,并且課程改革、校企結合、提高師資水平都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任卓.技工院校平面設計課程探索與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4(14).
[2]葉似男.高職平面設計專業的產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23).
[3]張立娜.對提高中職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對口率的思考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4(38).(作者單位:寧波第二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