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明 楊虹
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對某學科產生興趣,他就會對這一學科給予優先的注意,并積極地去認識研究它,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教的再好,學生沒有興趣,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愿學,不善于學,教學是必將失敗的。”可見,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動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淺談體會如下:
一、建立相容和睦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容和睦的師生關系,能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喜歡這位數學老師,也喜歡上數學課,如果他不喜歡這位數學老師上課,他就不喜歡數學,對數學也沒興趣。有資料統計,學生喜歡教師與其所教學科興趣,兩者相互一致者占70%,。而學生不喜歡的教師與其所教學科興趣,兩者相互一致者占79%.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在教學內容、思維方法上影響學生,而且總是以他整個人格的力量對學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學生與他們所喜愛的老師相處,可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心理氛圍。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創造出一種師生相容的心理環境,師生打成一片,如親朋好友,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師生如母子,多些付出,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事實正是如此。一次,我因病不能到校上課,由平行班的老師代了一節數學課。孩子們的聽講狀態十分糟糕。事后我問他們,他們說:“我們的心思都在籌劃看望您買什么營養品呢,哪有心思上課呀!”天真樸實的話讓我感到了一股純情的愛的河流。
正因為建立了這樣的師生情,學生才會喜歡老師,喜歡聽老師的課。可見,相容、和睦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二、合理制作數學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數學的一切概念、法則數量關系都來源于現實世界,但又脫離客觀事物而獨立存在。因此在教學中,合理制作課件,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促進了具體感知與抽象思維相結合,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喚起思維興趣,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有較好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學冀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我把多邊形分割成三角形的過程精心制作成幻燈片,然后在屏幕上演示的淋漓盡致,學生看過,馬上總結出:只要從同一頂點出發,分別向這點對應的頂點畫線段,就能把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從而多邊形內角和就能通過三角形內角和探索出來了。這樣精心設計,巧妙演示,節省時間,氣氛活躍,興趣盎然,學生在輕松的觀看課件演示中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三、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教學的對象,是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兒童,他們的思維活動大多是從直覺開始,逐步抽象展開的。他們都有好動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多讓學生擺擺、摸摸、數數、量量等尤為重要,讓他們在親身感知、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面積和周長的區別時,學生容易混淆,特別是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弄不清。我采取如下方法:1、動手量,計算,讓學生量出自己的課本、課桌面的長寬,并計算周長和面積。2、動嘴說。老師拿課本、桌面讓學生它們的周長和面積。3、動手摸。老師說課本、桌面的周長和面積,然后讓學生動手摸對應的實體。4、比較。提問:“周長和面積一樣嗎?”“單位一樣嗎”“計算方法一樣嗎”
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計算方法和單位上的區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實地去量操場的長和寬,并計算周長和面積。短短一節課,學生輕松記住了易混的概念。學生反映:上這樣的數學課不僅有趣,而且記得牢固。
總之,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知,使學生變得樂學、好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