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萍
摘要: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財稅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是我國一次重要的稅制改革,其本質就是擴大了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將原來企業應繳納的營業稅的行業納入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內。該項稅制改革降低了一些行業的稅收負擔,促進了各行業的全面發展;該項改革不僅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更為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本文將就營改增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產生的財務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高新技術企業應對“營改增”造成的財務影響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影響;對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當今社會對知識經濟的重視程度直接對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起著推動作用。因此,在很多國家中,已經達成了共識——大力推進本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這對我國高息技術企業而言無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作用不可泯滅,我國已經在政策方面、內外部環境的營造等方面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大力支持,例如:財政資金投入的扶持、稅收優惠政策等;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別有用心的發達國家通過各種手段,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進行各種阻撓,例如:技術壁壘、反傾銷、知識產權等。近年來,我國為了保證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針對稅收優惠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營改增”的實施可以減輕企業的稅負,避免重復繳稅現象的發生,在促進大多數企業獲益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社會化水平,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高新技術產業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隨著全球經濟化發展步伐的加快,“營改增”的實施在高新技術企業稅負減輕的同時增加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難度,并全面折射出整個高新技術行業“營改增”的總體特征。
一、“營改增”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影響分析
(一)“營改增”對小規模納稅人的財務影響
如果高新技術企業屬于小規模納稅人,那么在“營改增”前后引起利潤相關指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在“營改增”前應將營業稅計入到“營業稅金及附加”中,并與附加稅一起計入到利潤表的項目中對企業的營業利潤產生影響,如果沒有納稅調整,那么對凈利潤的影響與營業利潤是一致的;“營改增”后,實行了價稅分離,增值稅實現了與收入的分離,此時的增值稅金額就轉移到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交稅費”項目中進行填列,而“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中只涉及到增值稅的附加稅,增值稅金額大大減少。可見,從企業的整體上看,“營業收入”和“營業稅金及附加”的減少是共同導致營業利潤增加的主要因素,最終也會導致企業的凈利潤增加。
對于小規模的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營改增”的稅率已經從原來的5%下降到3%,企業的稅負減輕了、利潤增加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小規模納稅人在購入原材料、固定資產時都不能發生抵扣,因此也就只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的當期應交稅費和未分配利潤這兩欄的數據造成了影響,但是影響的程度并不大,這樣的分析是存在片面性的。對于處于產業鏈中的企業而言,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將直接對企業的上下游產生影響,一旦小規模高新技術企業不能開具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下游企業為了自身的了利益著想,就會放棄這些小規模高新技術企業,從而挑選自己的供應商,這在無形中使這些小規模高新技術企業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僅對小規模納高新技術企業的收入產生直接影響,嚴重的還將危及到這些企業的生存,甚至逼迫這些企業退出市場競爭。
(二)“營改增”對一般納稅人的財務影響
任何一個擁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都會向著不斷擴大企業的規模,擴大業務范圍的方向發展。小規模納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如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與發展后必然會向一般納稅人過度。成為一般納稅人的高新技術企業,不論是增值稅稅負,還是總稅負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例如:“營改增”實施后,對一般納稅人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利潤表的影響情況同小規模納稅人基本一致,主要仍是體現在營業利潤和所得稅這兩大部分上,具體體現在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等幾項上。增值稅從收入、成本費用中分離后,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減少,這就導致一般納稅人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營業利潤、所得稅和凈利潤都有所上升。可見,不同于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對最終凈利潤的影響數額并不等于應交稅費之和的差額。
(三)“營改增”對高新技術服務企業財務指標的影響
企業的財務指標主要包括:反映企業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等不同方面的指標。隨著“營改增”的實施,高新技術服務企業的相關財務指標都將獲得改善,另外,隨著投資效果的日趨明顯,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都會得到改善。例如: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凈利潤/凈資產*100%。“營改增”后,凈利潤增加,凈資產不變,因此凈資產收益率會提高。再例如: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反映企業全部資產經營盈利能力,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運用效率好,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營改增”使固定資產成本降低,總資產降低,稅前利潤提高,總資產報酬率提高。
綜上所述,不論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的稅負是否降低主要還是取決于獲得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對于一個處于發展期的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獲得這些進項絕非難事,而當這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企業只需要維持現有的水平,不再購進固定資產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以此為契機,不斷加強經營管理、增強自身競爭力,從而實現刺激我國整個高新技術企業的全面、整體發展。
二、高新技術企業應對“營改增”財務影響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政策研究,建立企業長遠的經營發展規劃
這就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保證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同時為企業的發展制定出長遠的目標和規劃。企業應以“營改增”為契機,建立以“節能、環保、服務”為企業核心宗旨的高新技術企業。例如:某高新技術企業的業務范圍涉及到能源利用、環境評估等業務,這將是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沿話題。因此,該企業可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站在長遠的發展角度建立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經營業務范圍,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再例如:某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應提高自身產品的定位與服務定位,不應將眼光局限在國內,而應放眼全球,將自己的業務范圍拓展到周邊國家中。
(二)合理規劃,有效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籌劃
高新技術企業應對自己是否符合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準確判斷,如果企業的情況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就應按照主管稅務機關的相關規定與業務流程來履行必要的程序、備案手續,在對本企業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進行精準的核算后以求最大限度地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合理選擇一個購買固定資產的最佳時機,這主要是由于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時產生大量的增值稅進行稅額,并可以進行進項稅額的全額抵扣。
(三)轉變觀念,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
目前,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存在混業經營的現象。“營改增”中明確規定,混業經營的企業在不能分別明細核算各類業務的前提下,稅率要從高計算。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高稅負的情況,一定要加強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營改增”后實行價稅分離核算,不僅對企業的收入、成本等造成了影響,更對企業的利潤造成了影響。因此,還必須加強對企業收入、成本的分析。
總之,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我國重點扶持的產業,在“營改增”的收官之年,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新常態經濟的影響下合理進行稅收籌劃,在降低企業稅負的同時不斷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實現企業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最大化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解琚.試論營業稅改增值稅的企業應對與思考[J].當代經濟,2013(24).
[2]張養恩.營改增下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25).
[3]潘文軒,在“營改增”試點中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現象分析[J].財貿研究,2013(01).
(作者單位:北京六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