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華
摘要:目前因為內部控制失效而面臨倒閉的企業的案例時有發生,所以要求企業公開財務報告的同時要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便于社會公眾對各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有效監督。因此,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逐漸得到了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關注。本文通過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的內容、目的及其評價的主體與客體,并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體系。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內部控制;執行效果評價;企業治理
隨著國內正式成立了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后,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如推出《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規范政策,幫助企業在建立內控制度評價指標體系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還是存在著一些漏洞,目前出臺的制度大都是偏向定性的評價,缺少較為完善與全面的規范性文件。因此,本文試圖采用層次分析法這種將定性與定量融合其中的新方式,以期對企業構建內部控制執行效果評價體系能有所幫助。
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的概述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明文指出內部控制的主要職能是確保企業五大目標能順利實現,由此可見構建高效的內控制度在企業活動中是如此的關鍵。 另外由于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要全面覆蓋企業的經營活動。簡而言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工作是企業根據各項可靠的評價指標來評價自身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以及后續的執行狀況,保證有效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目標。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的主體與客體
(一)評價主體
首先企業肯定就是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一大評價主體,其次因為內部控制活動貫穿在整個企業的運作中,如果單憑內控機構的力量來完成目標是不可能的,還應該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協作完成工作,如審計委員會、監事會等機構,那么這些機構也屬于企業內控制度執行的評價主體。且《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明確規定了相關的政府部門有責任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制定與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部分企業有時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如注冊會計師對自身內部控制進行監督檢查并出具審計結果,因此評價主體還包括政府有關部門與注冊會計師事務所。
(二)評價客體
企業目標的實現是基于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上基礎上的,又因為目標的實現過程是一個持續的較長的時期。那么,與之對應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的評價工作也是一項需長期進行的工程。總的來說,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評價客體即企業執行內部控制制度那日起直至公告企業財務報告為止。
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的評價架構
一是內部環境的評價。良好的內部環境有助于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與態度的塑造,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內部控制職能的有效發揮。它的具體表現有:首先是企業自身治理,它可以給內部控制制度提供其所需的外部環境因素,其中,企業的股權結構、董事會制度及薪酬激勵制度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影響力最大。 其次是管理層職業素養 ;最后是人力資源管理;二是風險評估的評價,風險評估是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依據;三是控制活動的評價;四是信息與溝通的評價;五是對內部監督的評價,內部監督是指全程跟進檢查企業內控制度的設計及后續實行的狀況,對于發現的問題應采取補救措施。
四、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體系
因目前企業的環境具有復雜性與不穩定性特點,使得無論企業內控工作的執行力有多強,也無法完全確保完成企業的目標。可見,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的評價工作是對于企業活動過程的評價。就算公司內部控制已經很完善,也不一定能夠實現企業實現目標,所以,企業不應該單純地根據既定目標的完成度來檢測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本文在通過汲取當前全球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工作的教訓,借鑒其精華后,并根據我國企業內控制度所在環境的實情,為了能對內部控制進行更完善、更系統化的評價,建議采取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的具體工作流程:首先根據內控制度的基本要義,逐步建立各層級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最后在這基礎上融入基于AHP法的工作原理,從而促升優化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評價體系。但該方法還存在一些弊端,就是設計者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權重配置會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因此設計者要加強有關的理論知識學習和聽取專家的意見,盡量減少因主觀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錯誤,增強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因為如果由企業來自行設置各層級評價指標和分配權重,有可能使評價結果缺乏可比性,甚至造成了一定的企業人力資源的浪費。所以,應該邀請各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來參與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指標的構建過程,特別是一、二、三級評價指標與權重的設置,對于較次要的層級可讓企業根據自身情況來自行衡量。同時采用專家調研法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的評價指標進行更進一步的、具體化的細分,將定性描述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轉化為定量與定性有效結合的評價,從而實現評價體系的構建。
五、結語
內部控制評價必須依據一定的理論知識才能夠建構,且建立在實際生活的需要立足采用具備定性與定量評價雙重標準的層次分析法,以此構建較為完善的內控評價指標體系。但該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帶有較濃烈的個人主觀色彩,因此還是有待其他方法的研發來共同驗證企業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麗麗,宋紹清.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效果評價[J].財會學習,2014(03):16-20.
(作者單位:杭州長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