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琪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對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媒體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對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方式進行了顛覆,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節目只有與新媒體相互融合,不斷的創新電視節目編導理念,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完成傳播技術的轉型,才能謀求更好的發展,在以后的媒體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 新媒體;廣播電視編導;創新;轉型;傳播技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7-0158-0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給整個廣播市場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力,尤其是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網絡媒體的出現對傳統的媒體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只有與新型的媒體形式相互結合,才能為廣播電視節目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 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特點
1.1 碎片化傳播
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時代,很多門戶網站都開設了專屬的新聞專欄、微信微博互動平臺、相對應的手機app等,這些可以直接下載在移動客戶端的軟件,能夠給人們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資料,并且打破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定點直播制度,通過移動終端,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節目內容,并且畫質和流暢程度也不比電視差,播放地點還沒有限制。新媒體的多元化接受方式彌補了廣播電視節目在觀看時間和觀看地域上的局限性,彌補了廣播電視節目的不足,形成了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碎片化傳播特點。
1.2 互動式傳播
從最早的QQ,到現在用戶比較多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產品,受到了年輕群體還有公眾人物的喜愛,尤其是微博,不僅擁有非常大的信息承載量,在新聞互動還有及時發布上,都是廣播電視節目沒法達到的。有一些廣播電視媒體在傳播互動上做出了較好的創新工作。例如,長春廣播電視臺的一些音樂節目,在微信、微博上開有賬號,可以讓聽眾與主持人進行在線互動,然后主持人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發言當眾讀出來,讓更多聽眾樂于參與其中。
2 新媒體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創新與技術
轉型
2.1 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創新
只有創新才能帶來更大的進步,改變固有思維方式,找到時代最需要的東西,才能讓其有所發展。對于廣播電視節目來說,只有創新節目本身,找到更加吸引觀眾群體的節目形式,才能為廣播電視以后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1.1 創新編導思維
現階段,我國廣播電視節目的編導理念過于追求收視率以及過分關注于吸引觀眾的形式和途徑,而忽略了廣播電視節目編導思維的創新,活躍的思維活動變成市場的阻力,致使編導的創新受到局限,十分不利于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創新編導思維是新時期廣播電視節目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廣播電視節目編導思維的創新需要對各欄目進行十分精確的定位,欄目的定位將會為節目編導創新提供一個趨向性的方向,也是創新節目的基礎,其定位越精確,將更有利于廣播電視編創人員去把握創新方向。
其次,廣播電視節目編導思維的創新需要編創人員深入觀察生活,在真實生活中尋求到最貼合觀眾心理的創新素材。在各種媒體混合生存的時代,要明確的了解觀眾與媒體之間的模式,要切實以觀眾的實際需求出發。例如:《爸爸去哪兒》該節目的創新,就十分符合現代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父親身份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疏離的現象,該節目的播出也獲得了業界的一致好評,并且引發極為火熱的收視狂潮。
最后,在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實踐的訓練,在實踐過程中,注意走出線性思維的定式,注意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立體思維等思維方式的培養。同時,還應該加強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水平,讓觀眾時時感受到新時期的審美體驗。
2.1.2 創新節目形式
目前來看,引進外國電視節目將依然是中國發展廣播電視產業的一大途徑,但仔細分析,大多數的海外電視節目融入了本土的風土人情,缺乏中國特有的民族特色,因此借鑒外國電視節目的形式、結合中國本土特色文化,將是打破中國現有廣播電視行業缺乏形式創新、缺少內容深度的有力工具。除此之外,創新廣播電視節目形式,并不代表要不斷模仿收視火熱的節目,形成電視節目的同質化現象。節目編導應該深刻分析新的類型的電視節目成功點,并深入分析其創新理念,應吸取創新理念方面的經驗,而不是在制作形式上進行簡單的模仿和抄襲。
2.2 新媒體廣播電視節目傳播技術轉型
從20世紀末開始,在廣播電視領域,幾乎沒有一個詞比“數字”更加擲地有聲,“數字電視”“數碼廣播”“數字攝像機”“數字音頻”等,我們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開始適應了數字化的生存。數字化技術在廣播電視節目傳播技術轉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數字技術以其二進制的信息存儲方式,有效的改善了傳統廣播電視傳播的速率,有效提升了畫面清晰度,給觀眾帶來了更好的試聽享受。
目前狀態下,廣播電視節目傳播技術轉型主要體現在數字技術與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交融應用方面。從電視機頂盒的普及到手機電視再到數字電影的家喻戶曉可以清楚的展現出,我們正在快速進入到數字化的世界中去,我們現在生活中所能運用到的所有的傳媒技術和傳播內容都將被數字化,數字化也是傳媒技術交互滲透融合的充分必要條件。
總之,新媒體時代給傳統的廣播電視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不僅從技術方面需要一定的改進,還需要節目主創人員開拓思路,勇于創新,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讓廣播電視節目在新媒體時代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孫海濤.新時期電視編導的能力要求和培養對策[J].品牌,2015(5).
[2]馬婉琦.論新媒體視野下的電視編導職業素養[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1):153-155.
[3]張國良,黃芝曉.中國傳播學:反思與前瞻——首屆中國傳播學論壇文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劉玉奇.基于協同理論的我國廣播電視輿論引導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5]徐海濤.論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的共享與實現[D].長沙:湖南大學,2014.
[6]馮宇.淺論廣播電視節目形式的創新[J].新聞傳播,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