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仕
摘 要
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仍面臨突出問題,用釘釘子精神落實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在理論和實踐中創新,不斷增強責任教育和美德教育,不斷提升教育的親和力和生命力,不斷凝聚大學生誠信教育效果的示范性和滲透性。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釘釘子精神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道德品質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更是大學生追求的永恒主題。倡導誠實守信,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構筑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生誠信品德,是當前高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
1 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突出問題及啟示
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突出問題包括:第一是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程度不夠,如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研究偏重于現象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持續性,且對實踐過程、實踐效果的研究相對較少;第二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核心內容亟需凝練和升華,如當前的研究多是從誠信教育的某個具體問題出發,提出對策,導致誠信教育內容核心不明確;三是教育內容的親和力和生命力有待提升,如在誠信教育中,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習慣居高臨下,從社會需要方面對大學生提出種種要求,很少考慮大學生的自身需要,導致大學生誠信教育明顯形式化的傾向;第四是誠信教育的法制保障和基地建設缺乏,當前沒有健全完備的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法治保障,也很少有高校建立了大學生誠信教育基地。
誠信問題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日常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釘釘子要合理用力,定“向”和定“量”很重要,既要注重力道,又要掌握節奏。在當前信用時代,以釘釘子的精神抓誠信教育工作,真正培養具有信用素質、誠信精神的新一代大學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需要用釘釘子精神來推進,教育效果更需要用釘釘子精神來鞏固。
2 對策和建議
2.1 不斷創新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
隨著社會發展和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行為趨向的復雜化、多元化,應該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理論進行豐富和完善,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建構一套科學、合理、規范、切實可行的誠信教育體系。創新大學生誠信教育理論體系,提高誠信教育針對性。加強對大學生政治誠信教育、經濟誠信教育、學習誠信教育、就業誠信教育等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建構相應的理論體系,滿足學生成長需求。注重對誠信教育本身特殊性研究和對誠信教育規律的探索,形成一套包括誠信教育涵義、內容、方法、途徑、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誠信教育理論體系,以滿足社會對誠信理論的需求。
同時,高等學校的誠信教育必須站在時代前列,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充分調查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深入研究教育模式與效果,對出現的新情況,積極分析,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法,在實踐中創新。
2.2 不斷增強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責任教育和美德教育
信用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起碼行為規范。大學生缺乏責任意識是導致誠信缺失的直接原因之一。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過度的溺愛、教育、保護導致他們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意識淡薄,在行為上往往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的要求高而多,對自己的要求低而少,追求個人名利而較少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這些使他們在面臨義和利的選擇時,往往是為了獲利而舍棄誠信。因此,一方面要借助我國傳統文化發掘大學生責任教育的評價資源,另一方面要利用身邊感人事跡激發大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責任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在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中,要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使大學生學有榜樣,行有目標,趕有方向,增強學生對改善社會風氣的信心,促使學生爭做高尚的人。
2.3 不斷提升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親和力和生命力
遵循大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不斷提升誠信教育的親和力。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守誠信的時代價值,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之中去,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將釘釘子精神融入誠信教育的內容和實踐,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積極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提升誠信教育的親和力。
在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中,始終抓住融入誠信氛圍這一主渠道,不斷提升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生命力。在開展誠信教育過程中,要提高大學生誠信道德認知水平,增強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情感,鍛煉大學生誠信道德意志,養成誠信行為習慣,自覺地運用誠信,尊重他人、信任他人、善待他人,在熱心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培養自身良好品質,構建深度信任關系。同時,持續不斷開展美德教育,要貫穿整個大學教育時段,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從課堂內知識學習到課堂外實習、實踐。
2.4 不斷凝聚大學生誠信教育效果的示范性和滲透性
完善和鞏固誠信教育效果,需要在凝聚上下功夫,尤其要突出教育效果的示范性和滲透性。高校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師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高校學生的誠信教育,首要的一點是完善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為“誠信”教育做好制度鋪墊;其次,對于已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應做到堅決的執行;再次,將誠信原則貫穿于“三育人”中,培養全員誠信教育意識,通過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教師的榜樣和典型。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應遵循規律,不斷在學校內凝聚教育效果的示范性。如在學校內持續宣傳大學生身邊涌現出誠信的生動事例,挖掘具有鮮明特色的誠信群體或個人,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凝聚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核,并能提供給其他高校學習和借鑒,體現出教育效果的示范性作用。
凝聚教育效果的滲透性要主題鮮明的倡導誠信,凝練新時期誠信的內涵,在形式、內容、路徑上下功夫。誠信教育要為廣大學生所接受并自覺地身體力行,必須通過日常的學習生活進行全面的滲透。探索如何凝聚大學生誠信教育效果的滲透性也為我們提出了新問題和新挑戰。
參考文獻
[1]張其娟.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2):40-43.
[2]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導師寄語[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2:85.
[3]杜君.試論高校學生的誠信教育[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0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