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滌菲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通過心理學方式對我院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的運動動機進行調查分析,以期通過闡明其運動動機產生原理來促進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積極性的提高,同時為指導開展更為廣泛的大學體育運動活動提供一定側面參考。運用文獻研究、數理統計、專家訪談等方法針對我院學生現實情況制定運動動機調查問卷,通過對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發放、回收問卷,分析問卷的方式得出其運動動機的產生原理、作用效果并予以分析。
關鍵詞 體育教育專業 健美操專項 大學生 運動動機
一、前言
個體參加活動的行為都是建立在動機之上的,動機的是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并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念頭,愿望,理想等。它作為個體行為的基礎,影響著人的行為規范。因此,它是心理學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專業運動員、體育學生、體育愛好者在比賽、學習、參與過程中都會受到動機的支配。,通過研究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動機的現狀,有針對性的提出激發策略,可以豐富健美操教學理論研究,為促進大學體育課程運動參與目標的實現提供理論依據。所以對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動機的研究是很必要的,既可以發現我國大學生運動動機又一組成部分,又可以了解運動動機對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影響關系。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遼寧省部分大學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2014-2011級共計150人,對其發放問卷152份,回收143份,廢卷9份,問卷回收率為94.07%,剩余問卷有效為141份。所有被試對象平均年齡為22.97歲,標準差為2.51歲(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被試學生基本情況(n=141)
性別 年級 訓練年限(年)
男 女 大一-大二 大三 大四 1 2-3 3年以上
89 61 71 37 37 37 71 37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動機的基本特征
通過問卷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對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動機的基本特征分析發現,在其內部動機及外部動機的兩個維度中,內部動機占主導地位。從各因子的平均數比較來看,其影響力因子比重依次為:健身健美>社會交際>自我展示>學習發展>逃避困難>娛樂刺激>藝術享受>精神寄托>能力培養>成就動機。這說明在校大學生的運動動機在各個因子的重視程度上是有不同的。總體上看來,在激勵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內部動機起著主要作用,而在目前整個社會體育鍛煉的氛圍未能完全形成,我國現有的體育設施并不完善的情況下,外部動機如交往交際、自我顯示以及逃避等仍然是激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重要原因。
(二)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動機的基本特點
為了考察不同年級和性別的大學生在運動動機各維度上是否有差異,對年級、性別和運動動機各維度之間進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出在娛樂刺激因子、自我展示因子、健身健美因子、享受藝術因子、交往交際因子和外部動機因素以及總分上,存在著顯著或極顯著的性別主效應;而逃避因子、精神因子、交往交際因子在年級上有著主效應;各個因子或因素在年級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上均無顯著差異。
從性別上看,女性學生在參與訓練時往往比男性大學生更加關注娛樂刺激、自我展示、藝術享受及社會交際,她們的外部動機相對來說更加能主導其運動動機;但是從健身健美的角度來講,男性學生則更加看重健身健美中所獲得的益處。從年級角度來說,大一的學生在運動中比大二、大三的學生更看重交往交際,更希望認識一些新的朋友:而大三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則更多是為了改善精神狀況或者緩解緊張以及疲勞。從總體上來說,女大學生的運動動機要高于男生;而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總分上并無明顯差異。
三、結論與建議
學校要充分協調好學生學習與訓練之前的關系,是其能在充分學習的同時保證訓練的質量,做到既不重復又能充分調動體育教育健美操專項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校方及學生組織應努力提高學生進行健美操訓練的娛樂作用和交往交際作用,將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比賽、表演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展示動機,激勵學生進行健美操訓練和學習。
在訓練和學習中,男性學生和女性學生的運動動機應區別激勵,針對男生,應以健身健美動機激勵手段為主;針對女生,應以娛樂刺激、自我展示、藝術享受及交往交際動機激勵手為主。
參考文獻:
[1] 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陳華,毛志雄.CUBA大學生運動動機的結構及量表的研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5).
[3] STEVENS J.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M].3rd ed.Mahwah,NJ:Lawrence Erlbatma Associates.1996.
[4] 毛志雄,張力為.鍛煉動機研究綜述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2.
[5] 牟海鷹.大中專畢業生職業動機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0.
[6] 凌文柱,方俐洛.心理與行為測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7] 周喜華,韓星明.大學生運動動機的調查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