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要:2006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連續 8 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同時有大約上百家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年報》。本文通過對李維斯可持續發展戰略演進、遠景、構成及實施措施的分析,為我國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向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外延提供參考。本文數據及資料基于李維斯2006 — 2015年年報整理。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服裝企業;李維斯;牛仔褲品牌商
Connotation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arment Enterprises
— Case Study on World Famous Jeans Brand LS&CO.
Abstract: Since 2006,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CNTAC) has published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Textile & Apparel Industry in China for eight straight years, and about one hundred domestic textile and apparel enterprises issu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nual report. This article analyzes LS&CO.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erspective, com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chinese garment enterprises.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are based on LS&CO.s annual reports in 2006 — 2015.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arment enterprises; LS&CO; jeans brand
一、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內涵
1987年,聯合國正式通過了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提交的研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并確立了三大目標:環境資源保護、經濟發展效率和社會公正公平,構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廣義內涵。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召開,并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21世紀議程》,形成了世界范圍內踐行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已成為當代環境與發展關系中的主導潮流,企業作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除了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創造價值外,還有責任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服裝行業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重要民生產業,服裝企業在為消費者提供美麗衣著、美化人民生活的同時,還要關愛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服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由經濟要素、社會要素和環境要素組成,具體表現為企業需承擔的 3 個方面的責任,即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內涵包括 3 個方面:(1)企業通過創造價值、追求經濟利益實現企業增長的可持續性;(2)企業將提供滿足社會需求的服裝產品作為經營理念,同時還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實現企業作為社會基本單位的社會責任;(3)企業通過履行環境責任,盡最大努力,減少對環境造成損害,實現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其中,服裝企業環境責任體現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2 個方面:從物質資源消耗角度,在產品設計、生產、使用環節做到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通過“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發展模式,做到資源永續利用;從環境保護角度,企業在生產及經營環節要減少廢水、廢氣、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減少能耗,節約用水,成為環境友好型企業。
二、全球著名牛仔褲品牌商LS&CO.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
1.將環保理念納入企業發展理念
LS&CO.(李維斯)作為全球最大的牛仔服品牌商和領導者,十分重視環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早在1991年,李維斯就在其發布的《商業合作伙伴條款》(Business Partner Terms of Engagement(TOE))中提及了環境要求標準,并于1992年將環保理念列入企業的發展理念,1994年發布《全球污水指南》(Global Effluent Guidelines,GEG)。至今,李維斯已經從環保理念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發展戰略和措施,演進過程如圖 1 所示。
2.重視環境管理并外延企業可持續發展內涵
在重視環境管理的基礎上,李維斯還通過外延其可持續發展戰略內涵,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愿景:在利潤增長的同時,企業將在所有經營領域推動和改善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可持續發展戰略內涵包括:能源有效利用和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水耗、資源有效利用和減少浪費、限制有害物質使用、倡導使用良好棉花等 5 個方面。
3.采取有效措施,實施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為了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李維斯從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產品、可持續供應鏈、消費使用環節等 3 個方面入手,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圖 2 )。
(1)從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入手,減少碳排放
在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產品開發方面,李維斯主要通過節約用水(Levis? Water
Levis? Water 減少浪費是李維斯對可持續發展的另一項承諾。2013年,李維斯首次推出Levis? Waste (2)加強供應商管理,建立可持續供應鏈體系 遵循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理念,李維斯從原料到紗線、后整理環節制定了一系列技術標準。原料方面,李維斯在2009年成為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創始成員,推動以良好棉花為原料制做服裝。2014年李維斯使用的良好棉花占棉花原料的6%,到2020年這一指標將提高至75%。 限制有害物質使用方面,2002年李維斯就制定了限制物質清單,禁止在服裝加工環節使用有害化學品。2012年,李維斯加入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組織(ZDHC),要求供應商遵守化學物質管理標準,確保其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材料、化學物質、零部件或其它物品以及成品符合所在國對化學成分和化學物質的法律要求,并確保產品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3)引導消費者在使用和廢棄環節遵循可持續性 消費者環保消費和資源再利用意識的提高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李維斯十分重視對消費者宣傳教育,積極倡導環保消費理念和資源再利用理念。為了減少水足跡,2014年李維斯與I:CO合作,在美洲、歐洲及部分亞洲的零售店開展回收舊牛仔褲活動。對可二次穿著的牛仔褲回收后再銷售,不能二次穿著的作為抹布、建筑隔熱材料被循環再利用。 三、李維斯可持續戰略對我國服裝企業的啟示 1.高度重視環境問題,主動開展環境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服裝企業對環境管理缺乏重視,往往是為應付相關部門的檢查,或是應國外采購商要求被動地進行污水治理、節能減排、限制使用有害化學物質等,以符合國際機構的各種綠色標準認證要求和國內環保標準要求。 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聯合國175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巴黎協定》,這是在全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定,標志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將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挑戰。從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環境看,環境管理已成為服裝企業必須履行的環境責任,服裝企業應從被動遵守環境標準向主動承擔和履行環境責任轉變。我國服裝出口企業只有符合國際環境標準和認證,方可成為世界知名服裝品牌商的供應商。《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目標,通過綠色產品開發、建設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我國綠色制造體系。服裝企業應通過全生命周期的環境管理,實現服裝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和綠色消費。 2.從頂層設計入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管理理念 李維斯的發展始終遵循對社會、經濟、環境和員工的可持續性理念,并將可持續理念融入企業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通過制定“限制物質清單”要求其供應商在服裝加工環節禁止使用有害化學品,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愿景奠定了基礎。國內方面,溢達集團在2015年首次向公眾發布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這也是溢達從頂層設計入手,于2013年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專門負責管理和實施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之后取得的顯著成果。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納入集團發展愿景目標,并從環境、人、產品和社區等 4 個方面踐行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獲得成功的有效措施。 3.主動采用國際標準,成為全球服裝品牌商的綠色供應商 《綠色供應鏈 —— CITI指數2015年度評價報告》顯示,在167個品牌中排名前10的分別是蘋果、阿迪達斯、H&M、Levis、瑪莎百貨、松下、沃爾瑪、溢達、微軟和日立。紡織行業前 5 的品牌見表 1。其中,大中華地區品牌僅有溢達集團 1 家。 李維斯是全球首家制定和實施“限制物質清單”的服裝企業。包括李維斯在內,目前已有18家全球著名服裝品牌公司加入ZDHC,承諾于2020年實現將有毒有害化學品從供應鏈中淘汰。我國服裝企業只有達到上述國際機構的質量標準,才能被列入全球服裝品牌綠色供應鏈體系中。 綜上所述,通過對李維斯的案例分析發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內涵已經外延到綠色產品設計、綠色生產、綠色供應鏈、綠色消費等各個環節。應對氣候變化,環境管理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無法回避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 參考文獻 [1] 孫瑞哲.發現與再造——大變革時代下的產業升級[J].紡織導報,2015(1):12-21. [2] 劉斌.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3):99-100. [3] 鄭麗,付麗麗. 電子商務概論[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53. [4] 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基于第三方B2B平臺的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演進與風險管理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1):14-22. [5] 盛倩蓉.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物流配送的影響[J].物流科技,2012(29):59-63. [6] 樊春利,欒志軍.電子商務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和對策[J].電子商務,2011(1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