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靈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環境不斷改善,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工業設計是在復雜的消費心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和影響,通過對當代消費心理及發展趨勢的影響尋找工業設計新的出路;通過工業設計引導人們的消費,影響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發展趨勢。
[關鍵詞]:消費心理 ;消費心理;發展趨勢 ;工業設計
1、消費者心理
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的心理現象,包括消費者在尋找、選擇、購買、使用、評估和處置與自身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時所產生的心理活動,也涉及消費者作為個別人的心理特征和差異性。由于消費者對產品情感程度不同,最后會反映在產品的購買決策和購買行為上。消費者的心理現象,有共性也有差異。通過對消費者的心理研究可以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個人偏好,并以此對產品做出準確的市場定位。
消費心理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心理現象,它不僅受消費者自身的需要、動機等心理因素的影響,而且也受消費者活動的外界社會環境,諸如:社會經濟、政治環境,文化背景、消費者家庭環境、消費者群體、消費時尚、習俗、流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2、當代消費心理發展趨勢
現代社會發展和變化的速度非常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消費者心理受這種趨勢的影響,表現為消費心理穩定性減小,轉換速度加快。消費者對消費行為追求的心理趨向逐步轉向表層化,對附加的、高雅的、有現代感的產品的需求均呈流行趨勢,如各種輕薄家具、時尚炫酷的電子產品、個性與流行等。在消費行為上表現出產品生命周期不停縮短,消費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品種樣式層出不窮,而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反過來又會促使消費者心理轉換速度進一步加快。例如,洗衣機由單缸-雙缸-全自動的更新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心理因素而設計的;電視機在中國由黑白發展到彩色,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但現在每年均有采用新技術、新功能的電視機推出,消費者今年購買的電視機,明年可能就過時了。以至于某些別出心裁的商家開始經營電視機的出租業務,以配合某些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
個性化消費的回歸,在近代,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方式使消費者的個性淹沒于大量低成本、單一化的產品中。隨著當前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不斷更新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脫離計劃經濟時代的大眾化、趨同化的傳統消費方式及理念,慢慢演變為追求個性化的消費方式,又或者說市場已進入了個性化得消費時代。個性化消費的典型特征是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消費者選擇的已經不僅僅是商品的使用價值,還包括其他“延伸物”,也就是說,他們希望所選擇和使用的產品是能夠體現自我的產品,是能夠表達特定時期自己心境的產品,或者是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實現自我理想的產品。
3、工業設計的概念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給出的最新定義: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產品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設起多方面的品質。因此設計既是創新技術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因素。
狹義的工業設計是指產品的造型和形態;廣義是指針對維持與發展社會生產與生活中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所進行的設計。
4、消費者心理以及當代消費發展趨勢對工業設計的影響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工業設計雖然已物質功能為表現前提,卻也明確心理欲求在購買行為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消費者是否購買某一產品,常常取決于該產品是否滿足其心理欲求和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就是說工業設計必須立足于對消費者心理的充分研究,在工業設計上表現出一種人性化的關懷,轉卻把握消費者的審美心理、知覺心理、認知心理和消費習慣,才能投其所好,設計出消費者主觀上所愿意購買的產品。在工業設計中也要充分考慮到消費群體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把握消費者心理,不斷創新,設計出更好的產品,只有注重消費者心理的設計才能最終影響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針對消費者心理的設計原則如下:
審美情趣設計原則:不同地域、文化、民族背景的人有著不一樣的審美情趣。 因此,工業設計要建立在對消費者審美情趣的研究基礎之上,根據消費發展趨勢設計出符合消費群體行為及心理特點的產品。
個性化的設計原則:代社會是一個崇尚自我,個性鮮明的年代,產品設計的個性化是要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差異性,如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別的消費群體設計出具有不同個性化的產品,從同類產品中突現自身產品的獨特個性,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針對老年人設計的手機,通過簡單易操作的界面和放大的字體就做到了這一點。
標志社會地位的設計原則: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當人們在滿足物質方面的追求基礎上,就會在精神需求上有更多的要求,渴望得到他人或社會的認可及尊重,渴望通過產品標志其社會地位,追求個人價值的體現。為此會追求產品的地位功能,以滿足自我表現的欲望,顯示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具有人文關懷的設計原則:人類的情感活動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如此,產品設計在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的基礎上還應該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符合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以求取消費者與產品之間在心理上的共鳴。美國設計師哈里森教授為老年人專門設計的廚房餐具,故意采用較為粗大的調節器和超大的手柄,滿足了老年人的消費心理和需求。
生活中好的創意設計不僅帶給人便利,其新穎的外表和奇特的設計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功能的創新、人性化的產品設計都通過向消費者傳達消費理念及消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促進人們的消費,引導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消費者心理及其發展趨勢是設計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決定并影響著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向,設計師也已經把消費者心理作為在工業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各種具有標志性的消費群體的出現,更是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蘋果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產品,不僅贏得了很大的市場,也向消費者傳達著便捷、隨性的消費理念,這無疑在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參考文獻]:
[1]潘惠德《消費新需求的溝通策略》[J].市場與消費,2000年
[2]羅江《企業形象的公關策劃》[J].華東經濟管理,2001年
[3]楊凡《消費者需要什么》[J].市場與消費,2000年
[4]龔曉光等《綠色消費:企業營銷戰略的必然選擇》[J].南方經濟,2000年
[5]王方華等《綠色營銷》[M].太原:山西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