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
【摘要】概念整合理論具體闡述了心理空間的構成及互相之間的反應機制。這一概念表明了語言和大腦思維之間的緊密聯系,闡明了語言轉換的實質過程。翻譯是典型的語言和思維轉換活動,因而,概念整合理論對英語和翻譯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概念整合理論 大學英語教學 心智空間
一、概念整合理論的發展及內涵
1985年,著名語言學家弗科尼耶(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智空間》(Mental Space)一書中提出 “心智空間理論”。該理論集中闡釋了“說話者構建的各種心理模態的成分之間的微妙關系”。隨后,弗科尼耶與語言學家特納(Turner)將心智空間理論進一步發展,提出了 “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也稱作“概念合成理論”(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該理論具體闡述了心理空間的構成及互相之間通過映射和合成而形成的具有連續性的網狀關系。一個完整的概念整合包含四個心理空間:兩個輸入空間(Input Space),一個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和一個合成空間 (Blending Space)。
兩個輸入空間之間的共同信息和結構形成了呼應,并投射到類屬空間歸納整合。在類屬空間的制約下,兩個輸入空間里形成對應的結構因子分別投射到合成空間;而未形成跨空間對應的信息則保留原本結構直接投射到合成空間里。在合成空間中,投射的對應信息與兩個輸入空間中的部分保留信息經過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擴展(elaboration)三種操作,融入原有的背景知識、社會準則和文化元素的影響,形成了全新的層創結構。
二、概念整合理論對英漢翻譯教學的啟示
概念整合理論科學而又直觀地表明了語言和大腦思維之間的緊密關聯;清晰地闡釋出語言轉換如何在一個整合的網絡結構中得以完成。而翻譯作為一種高級的語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傳遞方式,可以說是一種最為典型的語言和思維轉換活動。因而,概念整合理論對英語和翻譯的練習與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中不乏對此進行探索的。其中,沈莉談到CIT在二語教學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語法中非真實條件句的教學。實證調查表明,學生在學習這一語法點是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而CIT能很好地闡釋詞結構的意義構建,如果把這一理論應用到語法教學中,相信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一語法結構并掌握它的用法。”苗菊和王少爽則認為,從概念整合理論的視角出發,能夠“明示各種翻譯準則對譯者心智空間的介入影響,旨在認知理論框架下描述解釋翻譯現象,動態形象地體現翻譯認知思維過程的復雜性、整合性和創造性,展示不同學科內容之間的練習,啟發翻譯研究的多學科性,發展跨學科翻譯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概念整合理論的科學內涵出發,這一理論對如今的大學翻譯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
1.堅實的中文基礎是提高翻譯水平的重要前提。概念整合理論清晰地闡釋了語言轉換中的兩個先決內在條件:輸入空間I(源語言空間)和輸入空間II(譯語空間)。類屬空間的準確歸納和合成空間里最終新的語言信息的正確構成,都依賴于兩個輸入空間沒有誤差。在有了“理解”之后,才能有之后的“對應”和映射、生成。否則,如果開始輸入空間I里的信息就是錯誤的,那么輸入空間II中與之對應的內容必然也是不準確的。那么之后的類屬和合成只會在偏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例如,廖承志在1982年7月24日寫下的著名的《致蔣經國信》中,開頭部分回憶早年情誼時寫道“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學生在翻譯這句時普遍都發生了不小的錯誤。首先是對“同袍”的理解。有些學生錯誤理解為“同穿一件長袍”,因而譯為“share a robe”。其實“同袍”的含義就是“兄弟情誼”,和衣服的意思毫無關聯。還有就是“蘇京”,有學生理解為“Suzhou and Beijing”,有學生理解為“the Soviet Union and Beijing”。其實這里指的是蘇維埃的首都,應當譯作“the Soviet Capital”。當然,這里不僅涉及到文字的理解,還牽涉到歷史的知識。
2.心智空間的轉換技能可以在反復練習中不斷提升。根據理論的闡述,輸入空間內的知識儲備構成了翻譯活動的前提,而最終的完成需要依靠轉換技能加以實現。轉換技能的熟練與否對翻譯活動的速度和質量具有重要影響。一個輸入空間具備良好知識儲備的學生有可能在筆譯上的表現遠遠優于口譯,因為口譯對于語言轉換在速度上的要求更高。因此,翻譯教學在注重打牢基礎知識的同時,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轉換技能,加強練習部分,避免過多的教師講解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通過反復練習,心智空間的轉換技巧能夠得到增強并進一步廣泛應用在翻譯過程中,如此,學生將最終取得翻譯水平上質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認知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2]Fauconnier,G.& Turner,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
[3]沈莉.概念整合理論的闡釋力及其應用[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5,31(5).
[4]苗菊,王少爽.從概念整合理論視角試析翻譯準則[J].中國外語,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