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工院校注重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而大學英語在該人才培養上承擔著重要職能,要適應社會應用性人才發展需求,改革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大學英語教師要實現轉型發展。在闡述教師轉型的必要性后,從轉變教學觀念、開展職后培訓、組織教師企業頂崗學習、師資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論證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策略。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大學英語教師 轉型發展
一、前言
為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理工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任務重大,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重大舉措。應用型人才的大力培養,一方面有助于我國高等教育實現特色教育體系的建設,滿足特色發展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夠滿足企業對于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英語水平高低也成為衡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標準,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傳統大學英語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而教師作為教育改革創新的主體,要高度關注其自身定位與轉型發展,以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走向。
二、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及要求
1.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必要性。多元化的社會結構中,不同行業需要大量的人才作為發展支撐。但受到行業價值層面的影響,對不同的人才需求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經濟全球化的社會快速發展對于理工院校大學英語實用性層面已經提出較高的要求,并且約束標準也已經得到明確,英語語用能力受到重視。但想要充分實現這種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離不開高等教育的準確定位與全面評估。大學英語作為理工院校重要基礎學科,要與時代的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則要求整個培養環境、培養體系以及培養模式做到全面更新,融合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曾有研究結果指出,教師已經從傳統逐漸走入到現代的教育體系當中,需要在觀念、角色、行動以及學習等多角度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完成傳統角色的轉變。教師是整個教學環境發揮實效的關鍵,對全面素質教育的質量提升價值顯著。總而言之,在現代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企業人才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大學英語教師轉型升級已經十分迫切,這關系著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實效性。
2.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理工院校大學英語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不得不開設多種英語課程以滿足不同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看似是英語課程改革,但對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形成了嚴峻的考驗。大學英語單一的語言基礎課程性質向著多元課程體系轉換,由此對教師轉型發展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知識結構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對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更新作用顯著,傳統單一知識結構已經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迫切面臨知識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大學英語知識結構的要求提升,對大學英語教師具有挑戰性。在這一要求和背景下,教師需要掌握學科專業知識體系、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多層面的學科體系,做到學科融合,增強教育實效性。
其二,職業定位要求。職位定位需要以教師為核心,即在大學英語教學環境當中,教師處于何種地位。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是具備英語教學能力的專業型教師。而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教師職業定位則是具備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教學過程也已經從傳統的靜態環境中解脫出來,以動態化的實踐能力為依托。
其三,能力結構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能力結構提出新的要求,與傳統教學環境相比較而言,新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對能力結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質量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專業的水準,在廣博的知識結構與環境當中,注重多專業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全新的教師能力結構,有助于大學英語教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完成轉型發展。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策略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理工院校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是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開展教學的核心。教師轉型發展,需要在具體策略的指導下進行。筆者經過研究與總結,得出以下教師轉型發展策略及途徑。
1.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是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的基礎,要求其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先進理念。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師通常將重點放在語法、詞匯、句型等講解方面,注重英語基礎性知識的傳授。但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將重點放在英語的語用能力方面,強調英語的應用價值。作為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適應英語教學轉型的基礎性目標,最終確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傳統衡量學生的大學英語能力通常以英語四、六級作為衡量依據。但這種衡量方法及標準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悖,可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并開展行業英語詞匯教學,運用ESP的教學方法去實踐與探索,增強學生行業英語的應用能力。結合不同的教學語言與教學價值,更深入的感受教學觀念轉變所帶來的沖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基于此,教師轉型發展,要求教師做好定位,以思想觀念為引導去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推動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2.開展多樣職后培訓。營造ESP教學環境,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掌握專業英語知識,彌補傳統英語知識結構當中的不足之處。該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其能夠具備多元知識結構,將行業的基本知識與傳統知識結構融合,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完成知識的累積,增強教師行業經驗。職后培訓策略如下:
第一,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重和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在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積極開展ESP教學。兩者相互借鑒經驗,實現共同備課。大學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環境中,也應該注重不同專業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以便于發揮語言挖掘的優勢。發揮專業教師的英語語言運用便捷性,提煉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性,做到雙贏。
第二,學校為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創設良好的進修環境。教師積極參加學術會議,或申請去重點大學進修,完成校內外的培訓工作,將學術多元化的價值充分展現,從而增強自身教學能力及水平。除此以外,還可積極與本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良好的交流活動,使得教師之間交流教學經驗與心得體會,借鑒不同學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成功經驗,以便于增強本校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取長補短,相互借鑒。
多元化的職后培訓工作,是推動理工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走向成熟、走向專業化的關鍵因素。其在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方面不失為一種高效方法。
3.組織教師企業“頂崗學習”。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應該準確定位,向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填補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中應用型人才缺口。理工院校教學目標要求以及社會人才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而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為滿足這一人才與企業缺口之間的均衡性關系,大學英語教師面臨轉型發展與升級。“頂崗學習”的方式是讓教師進入到企業當中,投入到整個生產環境當中,感受企業對于人才的本質要求。親自從事該行業生產,掌握生產規律以及基本流程,注重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全面融合,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自身實踐能力。單純形式主義無法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學校可制定相關的引導政策,包括年終考核、評先表優、職稱晉升等多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去參與其中,投身到“頂崗學習”中,這樣做的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在企業實習過程中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特備是企業對于行業英語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而在總結經驗基礎之上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完成授課;另一方面,教師身在企業,能夠充分了解并掌握行業英語特點,為提高自身實踐以及大學英語課程優化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4.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加大理工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策略如下:首先,學校應該制定良好的政策環境,引進具備ESP實踐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師,為理工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基礎保障,并注重教學價值的全新探索,營造全新教學環境;其次,大學英語教師在企業實踐中總結行業特點,更好的將英語知識與實踐全面融合,探索兩者的結合途徑,為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最后,結合ESP教學實踐要求,可積極聘請一線的企業員工進行指導,與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進而為“雙師型”教師培養轉型發展奠定基礎,提供一條轉型捷徑。
總之,依據理工院校發展的要求以及實際情況,轉型發展是大學英語教師的必由之路。它符合理工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其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行業英語能力,將大學英語基礎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內容,與實踐融合后更注重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玲玲.淺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轉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02:132-133.
[2]利潔紅,翟子惠.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探析——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J].欽州學院學報,2014,04:64-67.
[3]屈社明,欒宏.大學英語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路徑研究[J].教育評論,2012,02:102-104.
[4]呂紹全.應用型人才培養框架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2,06:24-25.
[5]李丹.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1:77-79.
[6]翟子惠.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的困境與策略[J].大學教育,2014,18:46-47.
作者簡介:吳斐(1980-),男,漢族,湖南婁底人,湖南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13級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民族文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