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江
傳統的教育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課堂呈現的是“滿堂灌”,一節課中教師可以講很多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唾液橫飛,學生聽得也很認真??墒腔氐郊抑校蟛糠謱W生還是不會做作業。學生在課堂上明明聽得認真,可是為什么不會做呢?筆者分別調查了幾位學生,其中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在聽老師上課時便會主動去思考,課后也會練習鞏固,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只是用筆記下來了,并沒有去理解、去思考,以為記住了,其實不然。這種老師灌輸的教,學生填鴨式的接受,取得的效果甚微。學生在課堂中沒有主動思考、學習和研究,而高中物理課對學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樣就互相矛盾了。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則解決了這一難題。生本理念最早是郭思樂教授提出來的,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而教師則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這,也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 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這樣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學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 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課堂所正是要實現這樣的教育理想。
筆者了解到在臺灣的語文學習中有一種“文學圈”的教學方式,大概就是小組分讀不同的文本,然后各個小組在班級進行展示討論。筆者把這種“文學圈”模式遷移到了高中物理課堂,在課堂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完成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在讓學的同時,不能讓教,我們的教師要給學生搭建“鷹架”,在適當的時候要點撥,發揮教師在課堂中應有的作用。
一、 新課教學
在上新課之前,我會根據上課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思考問題。比如在教學“平拋運動”的時候,我設置的思考問題是:1.平拋運動的特點;2.運動過程的研究方法;3.平拋運動的規律。
在課堂中,第一步,將班上學生分為4人一組的小組,并選出組長。第二步,給出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文,雖然有很多的學生在課前已經根據布置的思考問題進行了預習,但是大部分學生預習的程度并不深入。第三步,閱讀課本以后,根據老師布置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達到共識。第四步,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班級展示,談談對老師布置的問題的理解。第五步,老師根據前面學生的回答,帶領學生對新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將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系統化的整理。第六步,老師拋出實際應用例題,學生現場解答,學以致用。
二、 復習課教學
傳統的復習課上,主要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強制性地輸出,代替了學生的一個學習過程。所以我們經常聽見有的老師抱怨:我講了那么多遍,你們為什么還是不會呢?你怎么還沒記住呢?
而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師讓學于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我會在復習課之前,發給每位一個復習袋,袋子里面包含三部分內容——知識整理、典型例題和總結反思。在課堂上,第一步,將全班分為以4人為一組的若干小組,并選出組長;第二步,其中某個組的組員上臺講解知識結構,其他小組的學生舉手補充;第三步,每個小組向班級推薦一道典型例題,再由小組成員上臺講解;第四步,由小組成員或者學科代表總結反思。最后一步,則是我們教師的對整堂課的評價總結,并就課堂中學生沒有解釋清楚的知識點和例題進行解疑和點撥。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一定要做到讓學,但不讓教!
如果是“試卷答疑課”,也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如果小組不能解決的則放到班級里面討論解決。在班級展示,也就是班級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也不要急于出手,而是讓學生們自己解決,先內部消化,最后剩下的問題由老師來答疑。
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中,完全是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再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而是課堂中的主導者,教師的角色則轉變為組織者、幫助者。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結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將知識系統化。由于知識是由學生自己領悟出來的,所以不會出現回到家又忘記了、不會做了的情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只有讓生本理念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發揮出積極地作用,讓學生不再感到物理學習的困難,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
責任編輯 羅 峰